<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白鷺村—— 依山傍水的“古建筑博物館”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楊顏菲 2023-11-04 11:16

              鷺溪河畔,玉屏山前,一座新月形狀的古村依山傍水。從高處俯瞰,古村宛若一只斜風細雨中振翅起飛的白鷺,若隱若現——這里是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白鷺村。

              白鷺村始建于南宋年間,保存完整的明清客家古建筑有200多座,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建筑多以客家理念結合贛派風格,氣勢恢弘,更有數不勝數、造型各異的花窗、木雕、石雕、彩繪等,既古樸厚重,又美觀大方,被譽為“古建筑博物館”。2012年,白鷺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沿著古代“村落規劃師”設計的“豐”字形街道進入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白鷺村,石板與鵝卵石鋪就古老村道,石縫間點綴著碧綠的苔蘚,青磚砌底的細細水溝中,清澈的流水緩緩流過。村子的中心,一幢幢祠堂、牌坊、亭閣,各具特色,重重疊疊,緊緊偎依在翠綠的玉屏山前。

              淳樸又好客的客家人至今仍然居住在村子里:房門洞開的祠堂,醇香悠然的擂茶,香氣撲鼻的炸魚條,和著幾聲隨意哼唱的東河戲曲小調,古村的煙火氣穿越流轉的時光,數百年來生生不息。

              鷺溪河畔 歲月悠長

              村子的歷史,要從村里的古祠堂世昌堂說起。始建于南宋時期的世昌堂位于白鷺村的中心,占地約400平方米,特色是重檐構架。祠堂正門門首巨匾橫書“世昌堂”,中門巨匾橫書“鐘氏宗祠”鎏金大字。

              世昌堂是后人為紀念先祖鐘輿所建,數百年來歷經多次重修擴建。古老的屋檐曾撫過宋元的風,沐過明清的雨,當人們伸手去觸碰墻體時,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呼吸。

              村里祠堂古宅建造時間跨越數百年,無聲地講述著白鷺古村綿延至今的家學家風。

              文慶堂是村中明代建造的著名民居,大門上懸掛“會齊桑梓”的大匾,意為從白鷺古村走出去的人才能夠回村發展、建設古村。

              村里人“出走”與“歸來”的人生經歷,也見證著當地獨特的商貿文化。贛江自古就是中國水路交通的重要樞紐,尤其是隨著唐代梅嶺(大庾嶺)古道的開通,打通了運河—長江—贛江—珠江的黃金水上貿易通道,也讓江西迎來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盛景。

              明代以后,白鷺人利用鷺溪河直通贛江的優勢,將周邊的竹、木、茶油、桐油等貨物通過鷺溪運往外地銷售,又將外面的布匹、煤油等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運進來,將鷺溪河打造成經商的黃金水道。

              此外,村中的耕讀之風亦盛。在白鷺村口,有一座清代光緒年間建造的書箴堂,祠堂大廳正中懸掛著一副對聯:“書可讀田可耕二事均宜著意,箴有辭銘有訓兩端俱要留心”。這副對聯教導后人,無論將來是讀書還是務農,從政抑或是經商,均要盡心盡力,方能有所成就。

              從清代康熙年間至光緒年間,白鷺人爭建學堂,一口氣建了11所私塾。明清時期,白鷺村共考取秀才568人,舉人17名,進士2人。

              白鷺村的傳統建筑群如琥珀般將千年歲月定格其中,這些建筑既具有封火馬頭墻、四水歸堂等贛派特色,亦有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等客家元素,見證著白鷺村團結謙讓、和諧相處的歷史。

              融古匯今 以旅彰文

              一場秋雨,滋潤萬物,古老的巷子在煙雨中別有一番風致。玉屏山中水汽氤氳,若明若暗,一幅古樸的江南水墨畫卷在往來穿梭的游客面前徐徐展開。深入古村的深街幽巷,古宅縱橫交錯,到處是恢弘的門樓與精美的花窗、木雕和彩繪。

              走到村子深處的王太夫人祠前,高高的門樓下擺著一張方桌,3歲的小女孩扎著沖天辮,睜著大大的眼睛,一旁的母親正哼著鄉音童謠。古祠中如今依然居住著村民一家四口。

              不同于許多后期統一規劃改造的村落,白鷺古村里的大部分祠堂依然居住著村民,村民們的日常成了古村中一道特別的風景。

              “白鷺古村的古建筑大多保護完好,在古建筑修繕方面,白鷺村采取流轉一棟修繕一棟的方式,修舊如舊,保存傳統建筑特色風貌。截至目前,共完成13座祠堂流轉,5棟古建筑修繕?!卑樴l黨委副書記謝云龍介紹。

              修古橋、修河道、保護山林、建民俗廣場,白鷺村利用項目資金對周邊環境進行保護、提升,同時圍繞圩鎮與古村風貌融合,推進圩鎮和古村200余座房屋的風貌改造,古村周圍面貌煥然一新。

              在古色古香的興復堂前,幾個村民坐在臺階上閑談,他們聊著古村變化真大,許多祠堂和巷子通了電、亮了燈,大家休閑的地方更多了。

              “截至目前,贛縣區在古村修繕、鷺溪河整治、停車場修建等方面投入1億多元。白鷺村一年接待游客約15萬人次,接待研學團隊50余個。”謝云龍說。

              走進古村的小巷,幾個專家正站在幾米高的梯子上拿著放大鏡研究門樓的檐角、石雕和彩繪,遠處還有些游客在談論民居前形狀不一的抱鼓石?!拔覀儾粌H要保護好這些古建筑,還要對古祠堂、古民居等人文歷史和村中的民俗文化進行挖掘,講好白鷺村的故事。”白鷺古村的講解員王妍說。

              “當前古村發展面臨一些難題,例如,人才短缺、產品層次粗放,旅游配套產業體系還不完備?!壁M縣區白鷺鄉黨委書記羅本昌說,目前急需解決古村內原有水系枯竭,以及通信、電力和排污管網改造等問題。

              古村發展依靠古村人?!肮糯暹€住著村民,我們通過鄉村干部座談會、鄉村夜話戶主會、群眾代表專題會等形式讓群眾更加了解古村保護與發展前景規劃,形成合力推動建設?!敝x云龍說。

              “我們正在籌劃打造‘客家人的一天’體驗式旅游項目,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游覽古村。”王妍介紹,游客們來到古村可以吃一頓客家美食、穿一套客家服飾、喝一碗客家擂茶、看一出東河戲曲、聽一段客家故事、住一宿客家民宿、學一項客家手藝、賞一次客家民俗。同時白鷺村也鼓勵群眾參與到文化旅游中來,邁出第一步,笑迎八方客。

            編輯:衣悅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