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思想家、政論家和今文經學家。原名遠達,字默深,又字漢士,湖南邵陽人。他學識淵博,通貫古今,兼及中外,精于經史諸子之學,長于西北輿地,熟諳明清兩朝典制,工于詩文,而尤以通曉各國史地、熟悉“經世”...
清代思想家、政論家和今文經學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綜其一生,學通古今,精于小學和金石之學,熟諳掌故和典章制度,長于經史和西北輿地,文學有專攻,詩文瑰麗,自成一家,人稱“龔派”,而使其大顯名于世...
清代今文經學家、常州學派的奠基者。字申受,號申甫,別號思誤居士。武進(今江蘇常州市)人。以治《公羊春秋》著稱。劉氏除關于《春秋》著作外,尚有《今古文尚書集解》30卷、《詩聲衍》27卷等。另外又編輯《八...
清中葉學者。字植之,晚號儀衛主人,安徽桐城人。所著諸書后世輯為《儀衛軒全集》刊行。
清中葉經學家。字伯申,號曼卿,謚文簡。江蘇高郵人。王引之博考九經三傳及周秦西漢之書,凡涉虛詞之文,廣為搜討,分字編次,撰寫《經傳釋詞》10卷,于嘉慶二十四年(1819)刊行。該書與《經義述聞》相輔而行,...
清中葉學者、政治活動家。字伯元,號云臺,一號蕓臺,又號雷塘庵主,晚號頤性老人,謚文達。阮元博學多識,尤長考證。以研治經學為主,博及史學、金石、考古、方志、譜牒、輿地、天文、歷法、數學、音韻、文字、...
清代經學家、數學家。字理堂,又字里堂,晚號理堂老人。揚州府甘泉縣黃玨橋(今江蘇邗江縣黃玨橋鎮)人。焦循著述甚豐,學涉經史、歷算、訓詁,尤精易學和算學,成為乾嘉學派中的著名學者之一。
清中葉學者。字景文,號鐵橋,浙江烏程(今吳興)人。博覽群書,精于考證,尤以?、輯佚著稱一時,撰有《說文長編》(又稱《說文類考》)稿1部,凡40余冊。詩文雜著,自訂為《鐵橋漫稿》8卷。
清中葉學者。字子屏,號鄭堂,晚號節甫,江蘇甘泉(今江都)人。所著尚有《爾雅小箋》《隸經文》《炳燭室雜文》《樂縣考》《舟車聞見錄》《雜錄續集》《續錄三集》《扁舟載酒詞》等。后世輯為《節甫老人雜著》《...
清中葉經學家、文學家。原名一鳴,字皋文,號茗柯,江蘇武進人。作為清代常州學派的開風氣者之一,張惠言對今文經學在清中葉以后的復興具有重要影響。
清中葉經學家。字淵如,一字伯淵。江蘇陽湖(今常州武進)人。一生沉潛經術,博覽群書,勤于著述。主要著述有《周易集解》10卷、《夏小正傳校正》3卷、《魏三體石經殘字考》1卷、《孔子集語》17卷、《史記天官書...
清代經學家、文學家。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年自號更生。江蘇陽湖(今武進)人。通經史、音韻訓詁及地理之學,一生著作極富。主要著作有《公羊榖梁古義》《左傳詁》《三國疆域志》《東晉疆域志》《意言》...
清中葉學者、思想家。字容甫,江蘇江都人。他一生專心經術,治經所得,薈萃于所著《述學》之中。此外,尚著有《尚書考異》《儀禮校本》《大戴禮記校本》《春秋述義》《爾雅校本》及《小學說文求端》等。兼通地理...
清中葉經學家。字懷祖,號石臞。江蘇高郵人。念孫治經,熟于漢學之門戶,而不同于漢學之藩籬,主張把握經意,反對墨守成說。
清代學者。字武承,號東壁,直隸大名(今屬河北)人。崔述的治學,受劉知畿的影響。其考據詳明如漢儒,但未曾墨守舊說;辨析精微如宋儒,但未曾空談虛理。崔述的著作由其學生陳履和編入《崔東壁遺書》。
清代史學家、思想家,浙東史學派最后一位大師。原名文敩,字實齋,號少巖。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章學誠不但對史學、經學做出了顯著貢獻,而且在歷史編纂學、方志學等方面也獲得了很好的成就,對后世的學術有相...
清代經學家、文字訓詁學家。江蘇省金壇縣人。他曾從蔡一帆治小學,后又師事戴震,其學術思想受戴影響頗深。段玉裁的著作有《經韻樓集》《說文解字注》《說文考證》《詩經小學》《書經小學》《周禮漢讀考》《春秋...
清代經學家、桐城派文學家。安徽桐城人。姚鼐的著作,多為書序、碑傳之屬。著有《惜抱軒全集》,選編有《古文辭類纂》《五七言今體詩抄》。
清中葉考據學家。字仲林,號古農。長州(今屬江蘇蘇州市)布衣。余蕭客著述頗多!稜栄裴尅贰蹲⒀艅e鈔》因其少年時作,不以示人;《文選音義》曾有刊行;另有《文選雜題》30卷、《選音樓詩拾》若干卷,交弟子朱...
清代歷史學家。字曉征,又字竹汀,號辛楣,晚稱潛揅老人。大昕精于經術、史學、天算、地理、文字、音韻、金石、詩、文。一生著述頗多,有《廿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金石文跋尾》《文集》等,編為《潛研堂...
清代詩人、史學家。字云菘,一字耘菘,號甌北。江蘇陽湖(今江蘇武進)人。治史嚴謹,不蹈襲古人,亦不有心立異于諸史;斟酌時勢,審定曲直,持論公允,不掩其失,而亦樂道其長。對歷代沿革之由,利病之故,及其...
清代學者。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謚文達。直隸(今河北。┇I縣人。紀昀精于考據,博極群書,主要著作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外,另有《紀文達公遺集》和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
清代訓詁學家、唯物主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字東原。安徽休寧隆阜(現屬屯溪市)人。戴震擅長考據、訓詁、音韻,為清代考據學大師,對語言學、經學、哲學等均有重大貢獻。一生著作頗富,包括算學、天文、地理、...
清代經學家、文字學家。原字鯨濤,后改字叔沄,晚年自號艮庭。元和(今江蘇吳縣)人。曾著《說文解字考證》,及見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一書,乃將其稿本付之一炬。又曾為畢沅校刊《釋名》,為之疏證,皆以篆書...
清代經學家,常州學派的開創者,字方耕,號養怡,武進(今江蘇常州市)人。著作有《彖傳論》《彖象論》《系辭傳論附序卦傳論》《八卦觀象解》《卦氣解》《尚書既見》《尚書說》《毛詩說》《周官記》《春秋正辭》...
清代學者,?睂W家。字紹弓,號磯漁,又號檠齋,晚更號弓父,以抱經名其堂,人稱抱經先生。一生所校之書,有《大戴禮記》《左傳》《經典釋文》《逸周書》《孟子音義》《荀子》《方言》《釋名》《賈誼新書》《獨...
清代詩人、文學理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人。袁枚思想灑脫,“任天而動”,對儒家經典持有大膽懷疑精神,主張以情求性,主張義理之性依存于氣質之性,就是肯定人的現實情感和欲望,肯定人的物質生活。著...
清代史學家、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浙江鄞縣人。全祖望的最大貢獻,是對歷史文獻的整理。在對歷史文獻的整理中表現了他的民族愛國思想。主要著作有《鮚埒亭文集》《鮚埼亭文集外編》《經史問答》《宋元學案》...
清代經學家,吳派經學奠基人。字宇定,號松崖,人稱小紅豆先生。其學術以博聞強記見長,主張尊古訓、守家法,提出“漢人通經有家法,故有五經師。訓詁之學皆師所口授,其后乃著竹帛,所以漢經師之說,立于學官,...
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字慎修。婺源(今屬江西)人。江永對音韻、天文、歷法、鐘律都有精深研究。其音韻學名稱一時,著有《古韻標準》《四聲切韻表》《音學辨微》等書。他論古韻平、上、去三聲皆當為十三部,入...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他指出,“義法”概念源于儒家;規定“義”指“言有物”,“法”指“言有序”,“義”與“法”的關系是“義以為經而法緯之”;指出“義法”是一切“成體之文”寫...
清初思想家、顏元學說的主要發揚和傳播者。他和顏元的學說,被稱為顏李學派。字剛主,號恕谷,河北蠡縣人。李塨的著作有《四書傳注》(《大學傳注》《中庸傳注》《論語傳注》《孟子傳注》)、《周易傳注》《傳注...
清初學者。字孝先,號敬庵,又號恕齋,儀封(今河南蘭考)人。其學主旨在主敬,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是學者最切要工夫”(《困學錄·河于公余錄》),要人們念念、事事存天理滅人欲。以廓清“異學”為己任,竭力排...
清初政治家、理學家。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卒謚文貞,福建安溪人。他精經學,通樂律、歷算、音韻,常為康熙召入便殿研討理學,人稱理學名臣。李光地一生著作宏富,計30余種,數百萬言。他遍解群經,多闡發...
清初經學家、史學家。字季野,學者稱石園先生,浙江鄞縣人。對經學研究很深,而無門戶之見,著《儒林宗派》,凡漢后唐前傳經之儒,一一具列,持論獨為平允。于諸經之中,尤長于《禮》,曾助徐乾學撰《讀禮通考》1...
清初經學家。字百詩,號潛邱。祖籍山西太原,自五世祖起居江蘇淮安,父為鹽商,以詩名家。閻氏一生致力于考據學,但也不排斥宋儒義理之學,認為“天不生宋儒,仲尼如長夜”,其意在于以漢儒訓詁考古,與宋儒義理...
清初理學家。字敬修,一字青岳,原字素九,湖北孝感人。學宗程朱,極力推崇朱熹,費10年之力著《學統》56卷,分“正統”“翼統”“附統”“雜統”“異學”等門類,記述自孔子至明末高攀龍等思想家和學者數百人。...
清初思想家、顏李學派的創始人。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博野(今屬河北)人。顏元在政治上主張“復井田”“復封建”“復學!,在學術上認為理在事中,強調習行,反對讀書窮理,空談心性。與弟子李塨倡躬行...
清代學者、考據學家。初名渭生,字朏明,號東樵,浙江德清人。!肚迦鍖W案·東樵學案》謂胡渭“治禹貢,辨易圖,有功于經學最鉅,與閻潛邱之證偽古文尚書同稱絕作”,在經學史上占有重要之位置。胡渭另外尚有《...
清初經學家。字充宗,晚號跛翁,學者稱褐夫先生,浙江鄞縣人。萬斯大的著述有《學禮質疑》,黃宗羲稱其《宗法》8篇為冠古絕今,必傳之作;《周官辨非》1卷;《儀禮商》2卷;《禮記偶箋》3卷;《學春秋隨筆》10卷...
清初政治思想家。初名大陶,后改甄,字鑄萬,別號圃亭。四川達州(今達縣)人。唐甄的思想,在當時即有較大影響,當時的思想家魏禧、梅文鼎等人皆對其有較高評價。中國進入近代以后,反封建的任務日益突出,梁啟...
清初學者、思想家。初名龍其,字稼書,平湖(今屬浙江)人?滴蹙拍辏1670)進士,曾任嘉定、靈壽等縣知縣,行取御史。與陸世儀齊名,并稱“二陸”。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推崇程(顥、頤)朱(熹),反對陸(九...
清初學者、文學家。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朱氏耳濡目染,考辨疑義,正訛糾謬,于群經多所用力。其考訂所得,與一時經師顧炎武、黃宗羲、黃宗炎、閻若璩、胡渭、姚際恒、毛奇齡等,同調共鳴,相...
清初學者、思想家。字中孚,號二曲,一號慚夫,又自署二曲土室病夫,學者尊為二曲先生,陜西盩厔(今周至)人。在清初學術界,李颙以昌明關學得名,與孫奇逢、黃宗羲并稱三大儒。李颙一生無意著述,早年所著《帝...
清代詩論家。字星期,號己畦,浙江嘉興人。晚年定居江蘇吳江之橫山,故世稱橫山先生!肚迨犯濉肪硭陌侔耸挠袀,附趙執信傳后。著作有《江南星野辨》《己畦集》《原詩》等。論詩著作除專著《原詩》外,還有《...
清初經學家。一名甡,字大可,別字于齊、春莊、秋晴等,以郡望號西河,浙江蕭山人?滴跏吣辏1678),應博學鴻儒薦入京,授官翰林院檢討,入史館預修《明史》。二十四年冬,告假南歸,從此稱病不出。他學從陸...
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字而農,號薑齋,湖南衡陽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七年九月初一日,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正月初二日。因晚年隱居衡陽金蘭鄉(今衡陽縣曲蘭鄉)石船山下,被稱為船山先生。他力圖通過對歷代統治...
清初哲學家、無神論者。字次侯,號塞齋,別號鐘陵,漢陽(今屬湖北)人。熊伯龍博學多才,觸類旁通,熟習西方天文算學。著有《谷詒堂全集》(又名《熊學士詩文集》)。其編著的《無何集》一書,是他哲學思想和無...
清初經學家。字晦木,一字立谿,學者稱鷓鴣先生。浙江余姚人。所著經學及詩文諸作,因故居失火,多告亡佚?滴蹰g,朱彝尊著《經義考》,略有著錄。乾隆初,全祖望為之撰神道表,已苦于其書不存。之后清廷修《四...
明清之際的學者、哲學家和科學家。桐城(今屬安徽)人。字密之,號曼公。方以智一生坎坷,而學識淵博,對于哲學、經學、醫學、藝術都有系統研究,對當時剛傳入的西方自然科學也做了廣泛的考辨。除著《通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