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陳天竺:讓中國古籍活在當下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丁思 2024-03-05 15:36

              如何讓卷帙浩繁的古籍走出“深閨高閣”,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得以活起來、活下去?全國人大代表、讀者雜志社副社長陳天竺4日接受記者專訪時建議,出版社、圖書館、博物館、文保機構等應該加強合作,在數字化基礎上讓古籍以更便捷的方式惠及讀者、活在當下。

              “藏”與“用”是古籍保護利用中需要平衡好的兩端。常年與文字打交道的陳天竺,非常關注中國古籍的活化利用問題。

            甘肅拉卜楞寺藏經樓所藏的佛教古籍。(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九美旦增 攝

              “甘肅是古籍資源大省,主要有傳世典籍、金石文獻、敦煌文獻、簡牘文獻、歷代官私檔案文獻等。”陳天竺說,調研發現,甘肅在古籍活化開發利用上仍面臨諸多困難。比如古籍資源清查工作尤其是市縣存藏資源清查難度大;等級較高的古籍資源開放程度不夠,數字化程度不高等。

              近年來,中國官方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等,社會各界加強合作,正在合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古籍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古籍數量眾多,要加大研究挖掘力度?!标愄祗媒ㄗh,首先要梳理呈現中國古籍文化涉及文字承載載體的歷史,以及古籍本身傳承的歷史,包括出版史、印刷史、傳播史等內容;其次,要深入挖掘優質內容,從內容傳播的角度進行遴選,用多種形式予以傳播。

              陳天竺說,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古籍活化利用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無限可能。今年春節期間,甘肅簡牘博物館與甘肅省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發起“三館聯動”大型博物館文化跨界活動,借助科技的力量進行情景再現,讓簡牘文字“活起來”,吸引普通大眾走近簡牘、走進歷史。

              陳天竺建議,未來,還可立足古籍形態和內容做衍生周邊產品,用新技術展示古籍,營造相關場景;出版書籍、錄制視頻解讀課程、舉辦展覽和特色古籍體驗活動,線上線下拉近古籍與讀者的距離。

              談及古籍數字化的各方合作,在陳天竺看來,“出版社大有可為,它既是整理研究成果的出版者、傳播者,也是古籍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陳天竺說,讀者出版集團下屬的8家圖書出版社,立足甘肅特色文化資源,做了大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有力推動了甘肅古籍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目前,該集團正會同有關方面加快推進文溯閣《四庫全書》數字化建設和縮版影印等工作,全力推進《甘肅藏敦煌文獻》等重大古籍出版項目。

              陳天竺說,今年,圍繞文溯閣《四庫全書》的活化利用,讀者出版集團還將與甘肅省圖書館聯合開發系列文創產品,開發微短劇、短視頻,建設相關數據庫等,讓古籍與現代生活相連接、活在當下。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