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田可新 陳夢恬 2024-03-06 09:07

              這個正月,山東美術館又一次成功破圈。

              該館與山東省呂劇院、山東省雜技團等聯合策劃推出了一系列活動,成為今春省城文化熱點事件。人們走進美術館,不僅僅能欣賞美術佳作,還能看到精彩的文藝節目。院團+院館頗有創意的跨界聯名,讓各方都在線下線上持續破圈,而其共同創造的新爆款也帶給廣大受眾別樣的震撼與享受。

              既“高大上”又“接地氣”

              不久前,山東美術館與山東省呂劇院聯合策劃的“美好呂程 展館相逢”活動精彩上演。

              走進山東美術館二樓大廳,這里座席與舞臺相連,太師椅、燈籠、茶具……典雅別致的舞臺在現代化的場館里格外顯眼。隨著舞臺旁樂班彈奏聲的響起,演員先后登臺,精致的妝容、悠揚的唱腔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呂劇《歸·源》每場演出半小時,互動半小時,互動期間觀眾可走上舞臺與演員交流。這種新穎的形式讓新老觀眾興奮不已,現場氣氛格外熱烈。

              老戲迷弭寶華來得最早,看得最入迷。“在高大上的空間看呂劇,甚至有機會和演員面對面拉拉,這活動接地氣,懂咱戲迷的心!”她說。

              “沒想到來這兒打卡,還有意外收獲!”從淄博來濟南看展的00后觀眾楊赟坦言,《歸·源》是自己看的第一場呂劇。原本只是路過瞧個熱鬧,最終被吸引著看完了全場,“先鋒藝術和傳統藝術在山東美術館有了奇妙碰撞,一下子收獲了兩份文化禮物,這種感覺特別酷!”

              新奇感、喜悅感,觀、演雙方都有所得?!斑@類小劇場將演出時間縮短,留出更多的時間和觀眾互動,觀眾從劇情、演出方式、演員表演等方面參與討論,對演員的情緒會有影響,對業務能力也是考驗和提升?!鄙綎|省呂劇院院長孫香蘭說。

              自農歷大年初四開始,由山東省呂劇院等單位排演的呂劇輪番上演,經典劇目《借年》《小姑賢》《姊妹易嫁》等都與廣大到館觀眾零距離接觸,這無疑大大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群體走近地方戲,進而促動傳統戲曲文化的創新發展。

              在彼此借勢中,一些創意活動不斷穿插進來——這方特有的舞臺成了山東美術館內別有韻味的所在,哪怕平時不演出,也可作為展覽的一部分,靜態展示戲曲舞臺模樣。舞臺周邊還擺放著山東呂劇的介紹、劇目演員的介紹等。據悉,院館聯合還將策劃推出系列體驗活動,包括呂劇名家見面會、呂劇文化講座、呂劇文化專題打卡等,讓更多人通過系列活動對呂劇的魅力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雙向奔赴 彼此成就

              與山東美術館碰撞出精彩火花的不只呂劇院團。農歷大年初五,山東省雜技團帶來雜技表演,演員們激情奔放,熱情投入地表演了單手頂、滾環、手球、滑稽互動、對手倒立、蹬鼓等省雜技團的傳統保留節目,精湛的演技和嫻熟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在同一場域,觀眾在美術、戲劇、雜技等各種藝術門類中欣賞經典,享受歡樂。

              雙向奔赴,實現彼此成就。山東美術館館長楊曉剛表示,該館通過如此“牽手”收獲頗豐。“各大藝術院團走進美術館,拓寬了交流渠道,增加了觀眾來源,同時也是美術館藝術服務供給的新拓展。”

              在豐富藝術形式的同時,山東美術館還推出了六大特色展覽,“花彩祥龍——古原作品展”“萬物從容——山東美術館迎新春館藏花鳥動物畫精品展”“藝彩新鋒——山東美術新人新作展(2023)年度精品展”“大美中國 第八屆大型兒童創意繪畫展”“藝苑藏珍——山東美術館館藏精粹展”“畫述百年——山東美術館館藏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展”,雅俗共賞、兼顧各年齡段。不斷拓展豐富春節文化內涵、表現形式,優質的服務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9萬觀眾到館參觀,單日最高接待量超1.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藝術沒有邊界,各種藝術形式之間更沒有壁壘,院館之間互聯互通,方從“各美其美”走向“美美與共”。文化學者茍瑞雪認為,山東美術館打開空間容納各種展演展示,這件事本身很“藝術”。

              單就美術館而言,多種藝術元素毫無違和地加入,豐富了展陳內容,也做到了動靜相宜,讓美展這個偏小眾的文化項目具備了“市民嘉年華”的新屬性。同時,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借此進一步拓展了其自身功能,變得更包容更友好。倘若常態化下去,聽戲之余賞畫,看展完畢看劇,無疑是一種全新的藝術消費形式。

              展城融合的無限可能

              山東美術館一次次出圈:此前的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上,該館憑借作品《超然樓》成為網紅打卡地;第二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中數碼媒體藝術類作品《神話》,線下有繞館三周等待觀展的人群,線上相關短視頻動輒數萬、十數萬的點贊;今年2月2日,“花彩祥龍——古原作品展”中的祥龍炫彩空爆又成為爆款……

              出圈是為了帶領更多人進圈。這些互動性強、傳播力廣的藝術展,讓市民對藝術和文化產生更深的理解,讓傳統和藝術得到更好的融合。楊曉剛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藝術應該擁抱觀眾,而非機械地迎合;布展者就是藝術和觀眾之間的破冰者,促進雙方雙向奔赴、彼此圓滿。”

              今年的院館牽手聯名跨界,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濟南國際雙年展的“展城融合”這一發展目標,在美術館與藝術院團的合作中也得到體現,甚至外延得以進一步拓展。這為一座城市文化藝術與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范例。

              “這并非城市增加了一處演出場所那么簡單,而是為更多藝術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平臺,也讓更多觀眾獲得了全新的藝術理解。這個‘場’聚合了多種藝術形式,也聚合了市民的‘愛美之心’,通過良性交流交融,一座城市藝術會客廳就此建成?!逼埲鹧┱J為。

              “美術+”這樣的活動,如今在全國各地方興未艾,已成趨勢。長沙美術館推出沉浸式喜劇《沉珠》;北京木木美術館798館為“奧斯汀·李:人間樂園”展量身定做的沉浸式戲劇《花》上演,讓舞蹈、音樂、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同一空間中交相輝映……美術館獨有的藝術氛圍感在相加相融時被無限放大,也給參與的更多類型的藝術作品做了映襯、烘托以及加持。在這樣的趨勢中,及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特點的藝術活動,能加快館、團聚合品牌的形成。

              “融”字的課題值得持續探索。有文旅專家認為,“牽手”既可以請進場館來,也可以一起走出去,在社區、景區、商區,場館、院團組合布展、演出進而呈現無限可能,進行更為全面的文化輻射。這也引發了相關思考:演出劇目是否在有經典版的同時,也有院館跨界的“文旅版”“青春版”等“特供版本”?能否進一步搭載技術快車,利用動畫、AI等把“出圈”的步子邁得更大些?其實,在全文化品類都在全力破圈、融合的今天,一切都值得嘗試。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