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豐碑中的山東獨特貢獻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沈亞南 2025-09-02 16:03
山東是全民族抗戰的主戰場之一,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山東黨組織帶領全省軍民浴血奮戰,取得了山東抗戰的偉大勝利,為全國抗戰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山東成為黨發展革命事業的重要基地、決定中國革命成敗的地區之一。
重要戰略基地
山東建起全國唯一的基本以一省為范圍的抗日根據地,成為黨領導革命事業完整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9月30日,日軍侵入山東。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率10萬大軍南逃,日軍不戰而得濟南、青島。1938年5月,隨著徐州淪陷,山東全省淪為敵后。日軍侵入山東的八年間,因戰爭因素造成的山東境內人口傷亡至少在600萬至653萬之間。
在生死存亡關頭,中共山東地方黨組織毅然擔負起領導抗戰的重任。山東在黨的抗戰大局中有著重要地位,黨中央不斷強化山東的戰略使命。1938年5月,中央決定將山東省委擴大為蘇魯豫皖邊區省委。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制訂了發展和堅持山東游擊戰爭的戰略計劃,其核心內容是創建以魯中沂蒙山區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38年12月,中央決定將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改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1940年8月,山東抗日根據地正式形成。在黨創立的所有抗日根據地中,山東是唯一一塊以完整行政省份名稱命名的抗日根據地。
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確定敵后抗戰總的部署是“鞏固華北、發展華中”。山東是聯系華北和華中的樞紐,山東在蘇魯豫皖廣大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開辟蘇皖邊區等抗日游擊根據地,為開創華中抗日根據地奠定基礎。1940年至1942年,山東先后將魯西南、魯西、湖西44個縣約1000萬人口劃歸冀魯豫邊區,為華北抗戰作出重要貢獻。到抗戰勝利時,山東抗日根據地面積達到12.5萬平方公里,占黨領導抗日根據地總面積的12.5%。所轄人口2800萬人,占黨領導抗日根據地總人口的28%。黨的七大會場主席臺兩側懸掛著來自陜甘寧邊區和山東抗日根據地的賀幛,正是山東軍民抗戰地位的歷史見證。
戰略軍事力量
山東建起強大的武裝力量,與中央派到山東的主力部隊并肩作戰,成為山東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更是黨爭取革命勝利的戰略力量。
抗日戰爭爆發前,山東黨組織并未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日軍侵入山東后,在沒有紅色武裝和紅色政權為后盾的情況下,山東省委毅然決定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到1938年6月,山東黨組織領導發動數十起抗日武裝起義,抗日烽火燃遍山東全省。黨領導下的山東抗日武裝很快發展到4萬余人,但要建立穩固的根據地,需要有主力部隊作為骨干。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派兵去山東”。為貫徹“鞏固華北、發展華中”戰略決策,中央決定派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挺進山東。除主力部隊入魯作戰外,山東人民抗日武裝也由分散的游擊隊轉變為戰略上統一指揮的游擊兵團。1938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毛澤東曾在電報中指出,“它將成為堅持山東抗戰的主力軍?!?943年7月,山東境內再無國民黨主力部隊,山東黨組織領導全省軍民獨立支撐抗戰大局,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僅1945年,山東抗日根據地就牽制日、偽軍30余萬人,大大減輕了全國抗日戰場的壓力。到抗戰勝利時,山東八路軍數量達到27萬人,占黨領導人民軍隊總數的20.5%。民兵發展到50萬人,占黨領導民兵總數的19.2%。累計斃傷俘日、偽軍53萬人,占黨領導人民軍隊殲敵總數的31%。
山東是重要的戰略支點,毛澤東曾在1942年7月給劉少奇的電報中強調,“山東實為轉移的樞紐”??箲饎倮?,為實施“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戰略方針,中央先后派往東北2萬名干部、主力部隊11萬人,其中6000余名干部、主力部隊7萬人來自山東。山東還為東北配備3套省級領導班子,4萬余名干部南下工作,為東北解放、全國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可靠經濟支撐
山東建起穩固的抗日根據地經濟體系,在全國較早建立獨立自主的本幣市場,并為中央財政鞏固作出重要貢獻。
經濟建設是抗日根據地賴以存在的重要保障,是堅持長期抗戰的“生命線”。毛澤東等曾指示山東,“對山東抗戰作長期打算,因此必須實行正確政策,尤其是財政經濟政策?!备鶕醒胫甘?,山東初步建立抗日根據地統一的財政制度。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提出,經濟抗戰與軍事政治抗戰在敵后的山東省有同等的重要意義,要從努力生產建設中來打破敵寇的經濟侵略與經濟封鎖。全民族抗戰期間,山東抗日根據地形成一套運行有效的經濟體系,為山東抗戰勝利提供了物質上的重要保障。僅通過大生產運動,山東就開荒和擴大耕地70余萬畝。
貨幣斗爭是對敵經濟斗爭的首要任務,只有爭取貨幣斗爭的勝利,克服經濟危機,才能真正發展經濟、保障供給。1943年,至少有6億元法幣被排擠出山東抗日根據地市場。到1945年,又將幾十億元偽鈔從新解放區排擠出去,基本完成排法禁偽任務。1945年8月,山東抗日根據地各戰略區發行的本幣開始不分地區統一流通,獨立自主的本幣市場完全建立。山東抗日根據地創辦的北海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三大前身之一,為組建國家中央銀行作出重要貢獻。
山東抗日根據地除努力發展自身經濟、為山東抗戰提供經濟支撐外,還不惜一切代價,籌集黃金支援黨中央。山東運送到中央的黃金,有力維持了陜甘寧邊區貨幣幣值穩定,幫助中央渡過財政難關,支援和保障了黨領導的革命事業。
寶貴精神財富
山東抗日根據地孕育的沂蒙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山東是國內最早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六個地區之一,山東黨組織創始人王盡美、鄧恩銘參加黨的一大,偉大建黨精神在山東共產黨人中接續傳承。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的誓死抗爭鑄就了偉大抗戰精神,山東抗日根據地也孕育出沂蒙精神這一寶貴精神財富。沂蒙精神的基本內涵是“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山東人民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到抗戰勝利時,山東中共黨員數量由抗戰初期的約200人發展到20余萬人,占全國中共黨員總數的17%。
沂蒙精神不僅是山東的精神財富,也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參觀了沂蒙精神展,強調“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p>
有益執政探索
山東成立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唯一一個省政府,進行了以一省為基本范圍的執政探索,為黨在全國執政積累了寶貴經驗。
民主政權建設是抗日根據地建設首要的、根本的任務。到1940年7月,山東抗日根據地已具備建立省級抗日民主政權的條件。1940年8月,在聯合大會上選舉產生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這是黨領導下的全省統一行政權力機關,各根據地的政權系統、政策法令得到統一。聯合大會上成立的山東省臨時參議會,是全省統一的民意機關。9月,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審議通過《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根據地建設有了總章程。
1943年,隨著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再次撤離山東,為更有力地領導全省戰時行政工作,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改稱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黨在山東的執政提高到一個新的歷史水平。到1945年8月,山東抗日根據地共有5個行政公署、22個專員公署、127個縣級政府。8月13日,山東省政府成立,這是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成立的唯一一個省政府。與陜甘寧、晉察冀、晉冀魯豫等邊區政府不同,山東黨組織的執政探索基本以一省為范圍,為黨在全國執政提供了有益參考。
(作者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