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樹立正確二戰史觀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何虎生 2025-09-02 15:5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習和研究抗日戰爭史,樹立正確的二戰史觀,對于我們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復興何以可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何以成功,具有極其重要意義。厘清抗戰史的重大問題,回答好“誰是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抗戰的世界地位如何”“我們今天如何對待這段歷史”等關鍵問題,是樹立正確二戰史觀的應有之義。
中流砥柱: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關鍵作用
從十四年抗戰看,中國共產黨以正確的路線方針、科學的戰略思想、巨大的犧牲奉獻和堅強的組織力量,深刻影響著戰爭的走向與結局,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當之無愧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必須明確中國共產黨為抗日戰爭指明正確的戰略方向。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是最早洞察危機、最早吹響抗日號角、最早投身抗日斗爭的政治力量。從派遣大批黨員干部深入東北,組織抗日武裝;到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明確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再到七七事變后通電全國,號召“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國共產黨始終戰斗在抗日戰爭的最前沿。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預見了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抗戰方針,放手發動群眾,為抗日戰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明確的政治路線。
必須明確敵后戰場的開辟對抗日戰爭勝利作出的重大貢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是全民族抗戰的戰略支點與勝利基石。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軍隊,在華北、華中、華南等廣泛區域開辟敵后戰場,開展游擊戰爭,迫使日軍不得不將大量兵力用于“掃蕩”和維持占領區,極大地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粉碎了侵華日軍的戰略部署。其中,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勢力,極大振奮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信心,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現了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磅礴力量。
必須明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鍛造成為更加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力量??谷諔馉帟r期,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要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必須持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通過延安整風運動、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建設等一系列舉措,不僅在黨內實現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空前團結與統一,還密切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自己鍛造成為一個思想上成熟、政治上堅定、組織上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形成了更為強大的組織力和思想引領力,這也正是其成為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關鍵所在。
東方主戰場:正確認識中國抗戰的國際地位與世界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蘇聯分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和歐洲主戰場,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睆氖澜鐨v史的宏觀視角來看,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起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長最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必須明確中國戰場開辟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犧牲最為慘烈。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在長達十四年的時間里,與日本軍國主義進行了殊死搏斗。相比之下,歐洲戰場的全面爆發始于德國閃擊波蘭,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則始于日本偷襲珍珠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初期,中國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在東方獨立支撐著反抗法西斯侵略的重任。同時,在這場關系民族存亡的戰爭中,中華民族付出了空前巨大的代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直接經濟損失按當時比值高達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更高達5000多億美元。然而,中華民族進行了堅韌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贏得了戰略緩沖與時間窗口。時間的綿延與犧牲的巨大,共同構成了中國戰場“東方主戰場”這一歷史刻度。
必須明確中國是抵抗和牽制日本軍國主義的中流砥柱。中國戰場對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世界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其持續時間之長。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曾高度評價中國戰場的國際意義:“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敝袊鴳饒龅某志玫挚梗辛Φ夭邞椭г耸澜缙渌麘饒龅姆捶ㄎ魉箲馉?,既徹底粉碎了日本“北進”蘇聯的企圖,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的危險境地;也極大地遲滯了日本“南進”的步伐,為英美等盟國在太平洋戰場部署和展開反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日本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都被牢牢地拖在中國戰場,使其侵略全球的企圖難以實施。
必須明確中國抗戰的勝利直接推動了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展現出的巨大犧牲精神和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為中國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1942年,中國與美、英、蘇等國共同倡議,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5年6月,聯合國憲章簽署,中國與美、英、蘇、法共同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這既是對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巨大犧牲和貢獻的認可,也標志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及中國大國地位的體制性確認。自此,中國積極參與構建以聯合國為核心、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戰后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史為鑒:深刻領悟抗戰歷史的時代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谷諔馉幍钠D苦歷程和偉大勝利中,蘊含著具有人類關切、富有時代意義的精神價值,能夠轉化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銘記歷史,是為了捍衛和平,走向未來。紀念抗戰,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喚起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樹立正確抗戰史觀,是要我們警惕和反對日本國內仍不肯徹底反省侵略歷史的右翼勢力,警惕和反對當今世界上的單邊主義、霸權霸道霸凌行徑,是要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人民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抗戰歷史,不僅是維護自身的尊嚴,更是捍衛全人類的公理和正義。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不竭精神動力。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孕育和形成的偉大抗戰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需要我們從偉大的抗戰精神中汲取力量。只要將偉大的抗戰精神轉化為新征程上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武器,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以史為鑒展現大國擔當,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力量。樹立正確的二戰史觀,并不止于回望,更在于面向未來前行。中國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堅定維護者,也是戰后國際秩序的積極貢獻者。面對當今人類在安全、氣候、公共衛生等領域面臨共同挑戰,在總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經驗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創造性地提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超越國別、種族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倡導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并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落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紀檢監察學院教授,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