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機構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王學斌 2024-08-28 09:15

              今春以來,江西省景德鎮市陶溪川文創街區游人如織,分外熱鬧。這里不僅有絡繹不絕的游客打卡,更是創業青年的福地。據統計,截至2023年,“景漂”創業者達2.4萬余名。這里也是民間藝人的寶地,在陶然集、春秋大集上,來自各地的紫砂手藝、建水手藝、銅雕手藝、玻璃手藝、木工手藝、制茶手藝、絲綢手藝等作品琳瑯滿目。這里還是國際藝術家匯集的勝地,通過舉辦“72亼青年設計師計劃”“陶溪川新款發布會”以及陶瓷電影周等各類活動,其品牌效應愈益彰顯。以文化為魂、以陶瓷為基,陶溪川把“流量”轉化為“留量”,使“創意”發展成“頂流”,讓“文脈”噴涌出“活力”。

              千年瓷都通古達變、重煥光彩,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創新活力?!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并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出具體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既需要持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物質富裕,也需要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實現精神富足。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入關鍵時期、《“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的相關工作步入沖刺階段,文化創新創造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眲撔聞撛焓俏幕d延不絕、始終繁盛的關鍵所在,也是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內驅動力。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榮興盛的源泉。當前,我們正處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有助于牢牢構筑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支柱。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首先,守住“文化根脈”,關鍵在傳承。對待文化遺產必須保護第一,盡可能做到應保盡保。其次,實現“舊邦新命”,關鍵是創新。比如,近年來河南衛視推出的一系列爆款節目,從憨態可掬的“唐宮小姐姐”到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水賦”,從“元宵奇妙夜”到“端午奇妙游”,都是成功案例的代表。再次,人民群眾不僅是文化產品的享有者和受益人,也是文化建設的主體,他們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創造力,飽含著高昂的文化創造熱情。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只有激發出全民族整體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自強。

              拓展公共文化共享空間。在公共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讓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提質增效,需要共享資源平臺、引入專業團隊,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在這一過程中,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觀念的更新速度,決定了創新創造活力釋放的程度。要鼓勵創新、大膽探索,營造積極健康、充滿朝氣的創作氛圍。比如,2023年底正式開放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其設計理念突破了既有模式,館內建有智能化立體書庫、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藝術文獻館、少兒室外閱讀活動空間和元宇宙體驗館等,是集知識傳播、城市智庫、學習共享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多元文化綜合體,豐富了公共文化空間,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探索文化內容與形式協同創新。內容創新是文化創新的核心,是文化發展的根本;文化形式的載體也是文化留存、傳播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厚重博大、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一定是形神兼備的。比如,自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大火后,北京市先后推出了“兔墩墩”“龍墩墩”等文創產品,物件雖小,但內蘊豐厚,不僅延續了中國春節文化、生肖文化的特色,也體現出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融合,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積極推進文化業態創新。伴隨時代發展、技術進步,新的文化業態不斷涌現。文化業態創新為我們擴大文化陣地、加快文化發展提供了新途徑,也為文化創作生產和消費方式迭代創造了新機遇。我們要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字演播、數字藝術、數字印刷、數字動漫等新型文化業態,以先進技術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進而重塑文化生產傳播方式,搶占文化創新發展制高點。

              (作者:王學斌,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史教研部教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