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機構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朱子鈺 商慧慧 2024-08-25 09:45

              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守護好這些文化珍寶,才能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活力、綻放光彩。前不久,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居世界前列。如何保護與傳承再度引發大眾關注。

              守護好這些寶貴資源,就是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脈。近日,在山東建筑大學舉辦的“致敬百年建筑經典——濟南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研討報告會”上,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會長單霽翔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就如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等話題分享了精彩觀點。

              北京中軸線是有生命歷程的軸線

              作為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全長7.8公里,北起鐘鼓樓,一路向南至永定門,共包含15處遺產構成要素,涵蓋了古代皇家宮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遺存。

              “北京中軸線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城市軸線,也不僅是統領城市格局的最鮮明軸線,更不僅是最悠久的城市中軸線,它是一個充滿故事且有著生命歷程的軸線?!眴戊V翔說。北京中軸線自元代開始,經歷了幾百年,發生了很大變化。一直到今天,中軸線的古建筑群基本保持完整。從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到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用了12年。為了保護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文化景觀,各方都付出了不懈努力。

              中軸線上最大的建筑莫過于故宮。1995年,單霽翔在北京市文物局工作期間,參加了故宮筒子河的環境整治。他看到“慘不忍睹”的景象:紫禁城與筒子河之間竟然有幾百戶居民和一些單位,共同擠在這個狹窄地帶,污水直接排放到了筒子河,大量的垃圾堆積在河面上。隨后,他們進行了入戶調查,制訂了整治方案,并喊出了“要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21世紀”。上下齊心協力,終于在21世紀到來之前,讓筒子河變得碧波蕩漾。無論春夏秋冬,這里成了最佳拍攝點,很多攝影愛好者來此取景,拍攝城墻、河水和角樓。

              2000年,單霽翔在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任職。當時最擔心的一件事:大體量的建筑物、大規模的建筑群會“入侵”中軸線的核心景觀。為此,北京市給予了兩項政策,第一項是將可能產生的大體量建筑物、大規模建筑群的項目轉移到遠離中軸線的區域。于是中關村西區規劃在了西四環,北四環外規劃了奧林匹克公園,東四環規劃了商務中心區。這樣就使得中軸線的空間得到了保護。第二個是在中軸線兩側規劃了很大的建設控制地帶,一開始規劃了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后來擴大到33片。這個綠色區域就是要保護以胡同、四合院為主的歷史街區。正因為有了綠色屏障,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才有可能。

              讓考古遺址像公園般美麗

              37年前,中國首次申報的長城、北京故宮、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和泰山6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斑@次申報對我們當時傳統文物保護理念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單霽翔舉了個例子,過去文物部門保護泰山主要是保護那些摩崖石刻和古建筑群。在申報世界遺產時,大家意識到摩崖石刻與背后的山體、摩崖石刻的內容與整個泰山文化不可分割,于是就把整座山申報了。泰山申報成功改寫了世界遺產制定的歷史,世界遺產原本只有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兩類,泰山的加入產生了第三類——文化和自然雙遺產。

              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都“活”起來。不到20年的時間,包括廬山、峨眉山、武夷山、黃山等在內的名山大川都進入了世界遺產的序列。此外,山西平遙古城、云南麗江古城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后,引發了申遺熱潮。高句麗王城與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福建土樓、山西五臺山、西湖文化景觀、哈尼梯田、廈門鼓浪嶼等陸續申遺成功。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時,中國擁有的世界遺產數居世界前列。

              其實,早在“2009大遺址保護良渚論壇”召開時,單霽翔就提出:“讓我們的考古遺址像公園般美麗?!彼J為,這些遺址應該進入人們的生活,得到有尊嚴的保護。就像濕地可以成為濕地公園,森林可以成為森林公園,人們置身其中,才能理解它們對于人居環境的重要性。

              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如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僅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還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

              全國各地的考古遺址公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作為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良渚古城遺址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單霽翔每年都會前往學習與觀察,親眼見證了這一改變。與曾經普通農村的景象大為不同,“現在的良渚遺址是當之無愧的學習大課堂,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來到這里,通過數字技術了解五千年前人們的生產狀況。年輕人在遺址上舉行文化活動,學習古人如何制作玉器、如何用木材蓋房子……昔日荒涼的土地變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公園?!眴戊V翔說,良渚古城遺址的例子正印證了,不僅要將文化遺產保護起來,還要讓它美起來、“活”起來。

              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

              回顧申遺之路,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轉變讓人欣慰。“這是多年來申報像大運河、絲綢之路等文化遺產得出的結論?!眴戊V翔認為,文物保護與文化遺產保護之間存在多種跨越。

              首先,文物保護只保護文化要素,而文化遺產則要同時保護自然要素。與泰山申遺的例子類似,過去文物部門保護文化要素,建設系統負責保護自然要素,兩者是分裂的。其次,過去文物保護關注物質遺產,文化遺產保護則強調同時保護非物質遺產。第三,文物保護強調的是靜態的。比如古遺址、古墓、石窟等,它們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只是被研究、被觀賞的對象。文化遺產保護還要強調保護動態的部分,比如仍然有人居住的歷史街區、傳統村落、民族村寨。仍然有人居住,每天都會有變化。第四,過去的文物保護主要關注古代,忽略了當代的。許多當代的建筑因為缺乏“保護身份”而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拆除,文化遺產保護則強調歷史的鏈條不能斷。第五,過去文物保護,保護的是一個塔、一個古建筑,后來擴大到歷史街區、歷史城市,從點到面。文化遺產保護還注重保護商品貿易、文化交流、人類遷徙的廊道和現行遺產。大運河、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第六,過去文物保護注重保護標志性建筑,包括寺廟建筑、宮殿建筑等,文化遺產保護強調也要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等。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保護格局與理念日益提升,保護的內容更廣博、更深刻,與現實生活聯系更緊密了。

              “保護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傳承才是目的?!眴戊V翔總結,今天大量的文化遺產進入城市、進入現實生活,誰來保護的問題也應重新看待。文物保護與文化遺產保護不再是政府的專利,每一個人都有保護文化遺產的權利與責任?!鞍盐幕z產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交給每個公民,文化遺產才能得到真實的保護?!?/p>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