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從“六個必須堅持”領悟賡續中華文脈

            來源:文匯報作者:丁琳 吳慶軍 2024-03-24 08:16

              只有根植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六個必須堅持”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從世界觀和方法論高度系統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累積的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等具有高度契合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互融互通,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的互融互通。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根基。人民至上理念吸收了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積極內容。民本思想萌芽于夏商周時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是對于民本思想最早、最為經典的表述。戰國思想家孟子和荀子則分別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貴君輕”論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君舟民水”論,借此表達人民在國家統治中的重要政治地位。宋代思想家張載提出“民胞物與”思想,將民為政治本體從宇宙論呈現到極致。近代,黃宗羲更是提出了“民主君客論”“君為民害”論,體現了“民主”思想的樸素萌芽。

              必須堅持自信自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堅持自信自立是修身觀在國家觀中的放大。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生觀中,自我修養始終是人生修養的重要根本。《大學》強調:“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毙奚聿粌H包含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自信果敢,更蘊含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是一條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的修養道路。

              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所謂守正,是要遵循“?!保^創新,是要追求“變”,“變”與“?!笔冀K是辯證統一的,守正創新正是對“革故鼎新”這一思想及其所蘊含的豐富內涵的繼承與發展?!案?,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鼎新寓意改革創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從不缺少對創新的重視。《康誥》曰:“作新民?!薄对姟吩唬骸爸茈m舊邦,其命維新。”“天以新為運,人以新為生?!蓖瑫r,在傳統文化中更不缺乏對創新的辯證看待,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薄案锕识π隆弊鳛橐环N“變”的精神,更是一種“?!?。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知行合一思想的傳承和超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求知,更加注重求知與實踐的統一關系?!墩撜Z》以《學而》開篇,以《為政》為第二,《中庸》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王陽明始終強調要“知行合一”。這種由知到行、知行合一的求知觀與馬克思所認為的一切理論的最終目的不是停留 在“解 釋 世 界”,而 是 要“改 變 世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高度契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就是要立足中國當下所面臨的復雜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準確把握時代脈絡和時代特點,在實踐中不斷求知篤行,真正提出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用普遍聯系、全面系統、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是對“和合相生”這一樸素社會整體觀的突破與發展?!秶Z·鄭語》記載“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社會系統觀念最樸素的表達。面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發展中大國的國際現實,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發展現實,協調好國際、國內各方面利益和矛盾沖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所必須面對的課題。中國傳統的和合整體觀、推崇和諧,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參考。

              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下觀”的繼承和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人民謀大同,始終著眼于世界看問題,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創造性開辟,同時也是對“天下大同”觀的當代實踐。“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大同”社會的美好向往?!懊癜锱c”“萬國咸寧”“四海一家”等都表達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對于大同世界的追求。

              深刻領悟“六個必須堅持”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對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取向和時代內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我們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和方案。

              (作者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