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留學生曲阜學篆刻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 2025-05-22 14:47
篆刀破石銀星濺,方寸之間見真章。近日,在位于孔子研究院內的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2025年“國際中文日”活動正在進行。
在篆刻導學崔峰的指導下,來自埃及的留學生安琪屏息凝神,握刀的手指微微發顫。
歷經三次補刀修正,一方略顯稚拙的印章終告完成。蘸取朱砂印泥,安琪鄭重拓下人生首枚篆刻作品時感慨:“課堂上雖學過‘印者,信也’,卻不承想方寸之間竟濃縮著‘人無信不立’的千年智慧?!边@場集射禮、篆香、拓印于一體的文化體驗,正是孔子研究院破解跨文化傳播難題的創新實踐。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引方向。
現在,孔子研究院不僅高標準建設了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還針對全球孔子學院學生、國外賓客、留學生在儒家文化理解上的天然困難,精心設計文化體驗項目,有效拉低了跨文化交流的門檻。
“過去,在開展對外傳播時,我們總是過度依賴語言教學去傳遞文化內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傳播效果?!笨鬃友芯吭簩W術交流部部長、海外儒學研究與傳播中心副主任宋瑩表示,于是,“春秋講壇”數次組織中外學者進行交流會商,一致認為應強化體驗式活動的權重,并通過文化“兩創”加深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如今,系列研究成果在各類對外傳播活動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作為孔子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孔子故里知名公益系列文化講座,“春秋講壇”不僅遍邀國內外儒學大咖,就儒學的正本清源和守正創新做好時代化詮釋,更是打造多維融合傳播矩陣、促進多元文明交流互鑒。截至目前,“春秋講壇”已累計舉辦各類主題講座130余場次,出版《“春秋講壇”學術講演錄》兩輯,先后有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德國、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的90多位專家學者登臺演講,并對演講內容進行轉化,受眾達10萬余人次。
如果說“春秋講壇”是攀登學術峰巒的云梯,那么“孔子講堂”則是灑向阡陌街巷的甘霖。這場“及時雨”通過儒家文化的轉化落地和推廣普及,讓“仁義禮智信”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中國人講究家和萬事興,其中關鍵,便是和諧的夫妻關系?!吨杏埂分械摹又?,造端乎夫婦’,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月10日,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楊富榮帶著“孔子講堂”來到了曲阜市魯城街道闕里社區,就“夫妻相處之道”給出了屬于自己的理解。
去年,孔子研究院創新打造“孔子講堂”文化傳播新平臺,以院內學者為固定班底組建宣講團,從長期從事文化傳播事業的社會人員中遴選精英充實隊伍。宣講團成員根據個人研究領域和興趣專長進行分眾化課程設計,定期把儒家文化送進學校、企業、社區等基層一線,針對孩子的“活化經典”、圍繞商戶的“厚德儒商”、貼近社區的“近鄰·說”等一大批廣受歡迎的課程很快便“新鮮出爐”。截至目前,從長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學校、企業、社區等選取了10個點作為孔子研究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習所,開展各類活動100余場。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