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簡牘博物館:傳承冷門絕學 “簡”述絲路故事
2025-09-09 15:59:22 作者:尚杰 王冰雅 王麗娜
“兩枚出土于不同地點的簡牘,卻能‘接力’勾勒長安到敦煌的具體線路和重要節點,太神奇了!”8月下旬,來自陜西的高中生李明超在蘭州市參觀完甘肅簡牘博物館后,忍不住驚嘆。
他說的兩枚簡牘,分別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居延里程簡”和“懸泉里程簡”,前者記載了從長安至張掖郡的20個驛置名稱,后者記載了從武威郡到敦煌郡14個驛置的詳細信息。兩者作為重要實證材料,助力“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
剛剛過去的暑假,甘肅簡牘博物館再次成了熱門打卡地,吸引著海內外的游客前來參觀。
他們穿梭在“簡牘時代”“簡述絲路”“邊塞人家”“書于簡帛”4個基本陳列廳,端詳一件件簡牘實體文物,在圖文解說、影像互動、場景復原等輔助手段的配合下,領略甘肅簡牘里的絲路文化與中華智慧。
坐落在古絲綢之路上的甘肅,具有豐富的簡牘遺存。1907年,英籍匈牙利探險家斯坦因在敦煌首次掘得簡牘。此后百余年間,甘肅先后出土漢簡6萬多枚,占全國出土漢簡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數量之眾多、內容之浩繁、體系之完整,廣受國內外學者關注。
2023年9月,甘肅簡牘博物館(新館)建成并對外開放,讓藏在深閨的簡牘得以與世人見面。該館開放短短兩年,已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成為甘肅新的文化地標和文化名片。
在全面做精做優展陳內容的同時,甘肅簡牘博物館還以簡牘為媒介,推進展覽“走出去”,全面盤活館藏文物資源。
2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庫車市龜茲博物館,展出的一枚“西域都護府漢簡”吸引著觀眾的目光,短短木簡上清晰可見的文字,以無可爭辯的事實體現著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管轄。
這是甘肅簡牘博物館聯合龜茲博物館自今年5月起舉辦的“簡述中國——甘肅出土漢簡精品展”,共展出館藏精品文物192組(205件),主要為懸泉、居延遺址出土的簡牘及絲織品、紙張等文物,講述了絲綢古道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該展覽將持續到今年10月。
“作為目前國內漢簡藏量最大的簡牘類專題博物館,利用好、展示好、傳承好這些珍貴的簡牘資源,講述好絲綢之路的故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备拭C簡牘博物館副館長徐睿說。
自開館以來,甘肅簡牘博物館一方面積極參與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美術館等單位策劃的特別展覽,另一方面,主動策劃多個精品主題特展,推動“簡述中國”主題展覽走進北京、遼寧、新疆等多個省市,為展示絲路文化、助力文明傳播提供有力支撐。
去年底,該館牽手讀者出版集團,正式啟動《簡牘學文庫》編纂出版項目。該項目以考古學、古文字學、語言學、文獻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方式,計劃出版簡牘數據采集、簡牘釋文整理、簡牘學論著集成、國內外最新學術成果等100部,目前已出版12部,集中展示了新時代簡牘學最新研究成果,為賡續簡牘文脈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撐。
“我們還借助大眾媒介,參與《簡牘探中華》等多檔文化節目,持續將簡牘這一冷門絕學推向了大眾視野?!闭劦较乱徊降陌l力方向,徐睿說,甘肅簡牘博物館將面向國際,以“簡牘中的中國文字”“西北漢簡中的漢代社會”“漢簡中的絲路文明”等內容為主題,持續推出“簡述中國”“流沙墜簡”等系列精品展覽,講好簡牘在中華文明傳播和世界文明進步中的獨特故事,持續增強簡牘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編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韬钗奈镌賳ⅰ笆∮H”之旅 一望兩千年,漢風今猶在
- 泰山IP與傳統文化擦出火花
- 城市書房,用閱讀改變生活
- 甘肅簡牘博物館:傳承冷門絕學 “簡”述絲路故事
- 加強文化保護賡續城市文脈
- 守望文化基因 推動文脈賡續——文物視閾下中華民族精神文化譜系觀念認同管窺
-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首期“青年學術沙龍”成功舉辦
- 國承彥會見“齊魯訪學駐研計劃”訪問學者金在榮
- 魯渝孔子學堂萬里行(好家風傳習營) 在重慶舉辦
- 孔子學堂高質量發展暨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培訓班在商河舉行
- ?;韬钗奈镌賳ⅰ笆∮H”之旅 一望兩千年,漢風今猶在
- 第三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將于9月16日在貴州啟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