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周成王、康王時的“成康之冶”西漢初年漢文帝、景帝時的“文景之治”,唐太宗時的“貞觀之治”、唐玄宗時的“開元之治”,以及清初康熙,乾隆時的“康乾盛世”,都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經濟發達的繁...
《論語·學而》第四章記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第十二章記: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積,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p>
《論語、學而》第八章記: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篇中第六章記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從,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鬃诱f每一個年輕人都應具備的一些道德是:在家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說話誠實可靠,博愛大...
《論語·學而》第七章記孔子的弟子子夏(卜商)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p>
《論語·學而》第五章記孔子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意思是說:治理一個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等國家),就應嚴肅認真地工作,節約費用,愛護官吏,人民,使喚老百姓應在農閑時間?!?/p>
《論語·學而篇》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是說天下有一種人,慣于對別人花言巧語,阿諛奉承。容顏上表現一付謙恭順從的樣子,其實是要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鬃诱f:“這種人很少仁德,沒有仁...
《論語》第一篇《學而》的第一章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后不斷復習、實習,很快樂。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