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哲學課堂走進孔子研究院。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王德峰與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孔德立聯袂開講,分別聚焦孔孟思想與陽明心學,共探儒家智慧的當代價值。復旦哲學課堂100余位學員與孔子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共同聆聽講座。
孔德立以“從禮到仁:孔子思想的外內之道”為題作講座,從“諸夏之‘禮’與管仲之‘仁’”“禮壞樂崩,何以安仁”“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為仁由己”“修己未必安人”五個方面,深入剖析儒學的仁禮結構,系統梳理從禮到仁的思想史。他表示,孔子思想以周公“禮”為外在規范,以“仁”為內在心性支撐,正是這一獨特的“禮仁”體系,奠定了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未中斷的文明根基。講座還梳理了從周公到孔子、孟子的儒學發展脈絡,澄清儒學與封建制度的關系,強調在中西哲學范式對比中,儒家思想可為現代文明沖突提供多元視角,其核心“仁”的理念對當下仍有重要意義。
王德峰以“陽明心學及其當代意義”為題,深入闡釋陽明心學對現代社會的啟示。他認為,陽明心學核心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將道德實踐與生命體驗結合,強調“天理即在人心”,治理智慧應從民眾生活實踐中提煉。他表示,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具倫理與管理價值,“父母官”理念對應現代為民服務本質,管理者需以同理心構建制度,避免形式主義。此外,他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立足文化生命體,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為社會治理提供東方智慧,回應了外界對儒家形式主義批判及科技時代文化主體性等問題。
復旦大學哲學課堂走進孔子研究院,是雙方創新合作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儒學研究專門機構,孔子研究院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未來將與更多高校機構深入合作,深挖儒家優秀文化內涵,為推進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