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0.png .0.png

            向世陵

            向世陵,1955年生,四川仁壽人,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哲學史》雜志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哲學》執行編委、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北京市哲學學會理事。

            向世陵:“淪于空寂”與“滯于形器”——朱熹對呂學與陸學的批評

            朱熹對以呂祖謙為代表的浙學持負面的評價,以為浙學不“高”則“卑”,均不能于中間“親切合理會處”有恰當的體貼。但相較于陸學之“高”,朱熹對呂學之“卑”給予了更多的批評。認為呂祖謙注重實用,被歷史陳跡和實用利益所陷溺,不能由具體物事上升到天道性命這一形而上的“大本”。而陸九淵之學雖被朱熹指斥為“禪學”,但相較于呂學以及永康、永嘉等事功學,陸學反倒有更多合理的因素。朱熹肯定陸九淵能“做個人”,雙方的共性落在了一致堅守作為“儒”之內核的義利之辨上。祖謙之后,呂學相當程度繼續了重實效、重利益、重史傳的學術特色,但最終不能避免與朱學混同。

            2019-04-25

            向世陵:儒家“安身立命”思想發微

            在當今社會中,“安身立命”的問題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提及和思考。然而,在人們的印象中,不論就其蘊涵還是功用來說,“安身立命”更多地在超越性的宗教層面被思考,對于以社會現實為立學之基、以人文主義為價值內核的儒家學說來說,其與“安身立命”似乎總有那么一點距離。其實,儒家也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與佛老主要是佛教的宗教寄托不同,儒家的“安身立命”是融于儒者積極的德行修養活動之中的。

            2019-04-10

            向世陵:王陽明仁說的博愛理念

            由《禮記?禮運》而來的一家一人觀念,在宋明時期被給予了廣泛的討論。氣性之和合導出了博愛的“大家”說,而大人“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則成為王陽明仁說的中心課題。

            2019-04-10

            向世陵:朱熹的“狀仁”說及對愛的詮釋

            朱熹“狀”仁之體突出的是“公”的價值,貫穿的是“愛人”的觀念。仁與公的關系,實質上即仁與人的關系?!叭收咭蕴斓厝f物為一體”雖不構成愛的原因,但卻是落實博愛所必需,為博愛的推行準備了條件。

            2019-04-10

            向世陵:從“天下為公”到“民胞物與”

            《禮記·禮運》托孔子之口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理想,雖然被接續其后的“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私有現實所取代,但作為一種思想資源和政治范型,始終存在于中國社會,并實際發揮著對不同王朝的道德引領和政治制約作用。因為貫穿于其中的主線,就是講求公平的政治原則和與此相適應的博愛觀念。

            2019-04-10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