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在歷史上有許多稱呼:當時的人們稱他為“夫子”,夫子就是先生的意思;他逝世的時候,魯哀公誄文稱他為“尼父”,父是尊稱;
2022-07-01——從《南岳倡酬集》看朱熹、張栻心性論的異同
乾道三年(1167年)九月初,朱熹在弟子林用中陪同下,前往潭州(今湖南長沙)拜訪張栻,講學論道,詩文唱酬,游山泛舟,往來于州城與岳麓之間,盤桓兩月之久;十一月,二人與林用中同游南岳衡山,往來七日,行程200余里,互相唱和,結集成《南岳倡酬集》(下稱《倡酬集》)。宋詩本以“說理”為特征,理學家朱張二人的詩作更是如此。由于朱、張二人學術背景和思想淵源不一,他們唱酬詩文表現出來的思想也有一定差別。
2022-04-22古今中外的歷史事實證明,“經”是經久不易之書,“典”是規范神圣的大冊。中華民族在漫長傳承的歷史長河中,培植了中華歷史的根,思想之源,信仰之魂,經典著作就是中華民族的根本、源頭和魂魄所在。閱讀經典的過程,就是中華文化自信的過程;宣傳經典的過程,就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過程。傳承好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思過半矣;宣傳好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價值就盡在其中了。
2021-09-302021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9月27日在山東曲阜開幕。來自31個國家、國際組織和地區的政要、使節、專家學者等500多位嘉賓相聚曲阜,圍繞“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進行主旨演講、高端對話、高端訪談、駐華使節訪談、分組對話、青年論壇、青年訪談等30場對話交流活動。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舒大剛在接受中國孔子網、中國網儒學頻道的聯合采訪時表示,我們今天講文化自信從哪里來?就從讀經典開始。一個民族要想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那就要繼承好經典。如果一個民族要想走向世界,要致力于甚至以輝煌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話,也要解讀好經典、宣傳好經典、傳播好經典。
2021-09-30儒門重德教,儒家論德有何當代價值?根據儒家的思想體系,我們可將“德”分為不同的層次。《莊子》“內圣外王”可以概括儒家特色,可見儒德有內、外之分;《大學》描述教化層次為“修齊治平”,可見儒德有個人、家庭、國家、天下之別;《周易》又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可見人不僅面臨社會問題,還會面臨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等。
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