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孔子“述、作”之義與文化的繼承性

            文化的發展有繼承、有創新。文化為精神之事物,故其繼承與創新乃表現為一生命連續性中的日新日化。反省中國現代以來的文化狀況,我們常常感到,其中“求實”的精神與“創新”的意識似顯過強。此源于文化闡釋中“自我中心”的功利態度和所謂“客觀研究”的認知性立場,它伴隨以強烈的反傳統意識,導致了一種歷史意識的缺乏和文化上的斷裂性。中國現代以來文化發展中人文資源積累和建設性的不足,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談談儒家的個體性原則

            這個題目,學者很少談及。儒家論人,注重整體性,強調社群和人倫關系。這容易使人覺得儒家思想缺少個體性的原則和向度,這也是過去人們對儒家批評最多的一點。其實,就文化總體而言,個體性的價值實現與普遍性的原則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不過在不同的文化系統中,二者的關系及其實現的方式則有不同。

            2007-08-21

            哲學的教化與教化的哲學——論儒學精神的根本特質(李景林)

            上世紀初以來,儒學被納入哲學的范疇來進行研究。儒學有其自身的哲理系統,被稱作“哲學”,毫無問題。近年,儒學在中國文化中的教化作用受到關注,學者由此又強調儒學的宗教性義涵。“教化”是儒學的一個核心觀念。

            2007-05-22

            成就差異而達至美至善——從《老子》二章看老子的方法論(李景林)

            老子的方法論,一般認為即是一種辯證法。這并不算錯。但老子的方法論,有其自身的特點?!独献印肥渍卵浴暗馈保瑸槔献拥勒撝y領;二章論方法,乃老子方法論之統領。二章所言義理,正體現了老子方法論之理論特質。

            2007-05-22

            論“可欲之謂善”(李景林)

            《孟子·盡心下》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边@一段話,“有諸己之謂信”以下五句,皆明白易解。而首句“可欲之謂善”,則眾說紛紜,難有的解。

            2007-05-22

            即“有名”而顯“無名”——從《老子》首章看老子之道論(李景林)

            《老子》,言“道”之書。其書八十一章,以首章論“道”最為全面,其余論“道”各章,則往往各取不同的角度。故首章論“道”,乃言其宗旨,實有統領全書之意義。明其首章之義,則于老子精神,思過半矣。今取此章,

            2007-05-22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