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機構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徐慶文:中國古典學與自主知識體系建構

            來源:國學學刊作者: 2025-03-30 09:1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學對中國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著深遠影響,為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鋪就文化底色、筑牢精神根基。

              一、中國古典學是自主知識體系的文化根基古典學是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基礎。西方古典學作為研究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邏輯、歷史、語言等知識的學科體系,是西方學術成建制的古老學科。西方現代學科體系就是建立在西方古典學基礎上的。中國古典學以傳統經學、子學等為研究對象,以經、史、子、集為學術體系。在研究方法上,中國古典學繼承中國傳統學術的音韻、訓詁、考據等方法,對典籍進行探討,返本開新,彰顯時代價值。中國古典學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文化根基。

              近代以來,西方文化的浸入,不斷沖擊著中國固有文化體系和學術思想。在古今、中西之爭過程中,中國古典學一度被西方思想文化以及學科建制沖擊得七零八落。但是,中國學者一直沒有放棄建設中國古典學的努力。比如,廖平的經學思想中提出“小統大統說”“天學人學”,梁啟超用人生哲學定義儒家哲學,馬一浮主張“六藝該攝一切學術”等,這都是對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的根基地位越發突顯,中國古典學建設的重要性也越發突出。2024年11月6日至8日,主題為“古典文明與現代世界”的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舉行,這為中國古典學的發展和建設帶來了機遇。由此,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新形勢下進行了中國古典學建構的嘗試。

              二、中國古代典籍視域與現代人文學術發展方向 

              近代以來,學科細化和專業化越來越強。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學科體系和分類也暴露出弊端:一是專業的精深遮蔽了學術研究的宏觀視野。專業分類越來越細,使得學術領域越來越??;專業研究越精深,專業視野越來越狹窄。二是以學科肢解問題。許多問題分解到不同的學科之中,使這些問題只能在學科的范圍內獲得局部解決,而無法整體解決。目前,解決的辦法是進行跨學科研究,建設交叉學科,從“分科治學”走向“科際融合”。但是,“跨”“交叉”的視野仍然無法突破原有學科的視野。中國古代典籍用經、史、子、集四大部類區分。四大部類中,經指儒家經典,即《詩》《書》《禮》《樂》《易》《春秋》,是四大部類的核心內容?!肚f子·天下》篇指出“《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由此可用看出儒家經典內容的豐富與厚重。傳統社會中,儒家經典中治國的道理、社會的準則、教育的內容、做人的規矩、知識的獲得等等,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中國古代典籍為學術研究開拓了宏大的視野,其所具有深厚的人文色彩、豐富的思想、經典體系等,具有中國獨特的問題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思想體系為現代人文學術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為打破過細的現代學科分界提供了重要的價值觀指引。

              三、運用中國古典學建構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古典學凝結著數千年來的中國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蘊含著中華文明的文化底蘊。在新時代,我們要把脈時代的實踐要求,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運用中國古典學建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首先,守望經典,推陳出新。以中國古典學的概念、范疇、命題等基本元素,結合現代學術的運思方式,構建既符合中國文化底蘊,又符合時代發展的思想體系,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扎實推進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例如,馮友蘭的《新理學》,曾運用理、氣、道體、大全這四個儒學元素建構起了新的理學體系;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大綱》,用道、氣等建立宇宙論,用天人關系、人性論等建立人生哲學,用知、名等建立致知論。這些都堪稱創造性轉化的典范。其次,以問題為導向,結合中國古典學建構自主知識體系。長期以來,我們強調學科建設,忽視了問題的解決。學科的設置是為了培養人才、促進社會發展,解決時代問題,但是,現代學科建設的細化、專業化已成為解決問題的壁壘。如國家治理問題,按照學科歸類,會把問題分解到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等等許多學科之中,這樣一來,單個學科只是解決局部問題,而無法解決整個問題。中國古典學卻沒有將問題固化于某一學科,而是從整體上綜合地聚焦問題。儒家經典《大學》中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路,是根本性地解決國家治理問題的構思。我認為,未來的知識體系,需要改變當下的“重學科輕問題”現狀,突出問題和問題意識,結合中國古典學的宏大視野,以解決問題為方法論和價值追求,回答時代之問,建構符合社會實踐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自主知識體系。最后,融通中外優秀文明成果,打造新學術形態。中國古典學是在同其他文明、文化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中國古典學歷經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各個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蕩的百家爭鳴,經歷過“伊儒會通”,經歷過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等,在歷史長河中,中國古典學融通中外優秀學術成果,集萃了古今文化精華。面對新時代,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也應延續中國古典學的開放品格,善于融通中外優秀文明成果,通過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來打造具有中國氣派的新學術形態,在兼收并蓄中建構自主知識體系。

             ?。ㄗ髡邌挝唬荷綎|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編輯:張曉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