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承彥出席孔子學堂高質量發展暨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培訓班開班儀式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25-08-27 20:16
8月27日,孔子學堂高質量發展暨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培訓班在濟南商河舉辦。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書記、副主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國承彥,商河縣委書記袁長奎出席并致辭,共同為孔子學堂授牌。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王建國視頻致辭。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主任周靜出席活動。
國承彥在致辭中表示,孔子學堂是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項目,自2014年創辦以來,已走過11個年頭。作為推動基層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孔子學堂以其公益性、群眾性、自發性的特點,深深扎根基層,廣泛服務群眾。通過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孔子學堂讓傳統文化更加貼近百姓生活,成為了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兩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目前,全國已建立鄉村、社區學堂900余家,“推進孔子學堂建設” 更被寫入《山東省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5—2027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商河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 “鼓子秧歌之鄉”。全縣目前已設立孔子學堂126家,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方面發揮了獨特優勢,涌現出了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國承彥指出,這次培訓班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精神,要把牢政治方向,強化思想引領,深入挖掘儒家文化中“民為邦本”“以文化人”等思想精華,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引導群眾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筑牢鄉村振興的思想根基。要聚焦實踐轉化,服務鄉村治理,將“孝悌忠信”“鄰里和睦”等儒家核心理念與現代鄉村治理相結合,探索“學堂+村規民約”“學堂+矛盾調解”等治理模式,推動形成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鄉村新風尚。要堅持守正創新,激活文化活力,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手段講好鄉村儒學故事,開發“儒學+研學”“非遺+旅游”等新業態,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要強化人才培育,發揮學堂“孵化”功能,培養一批懂文化、愛鄉村、善經營的本土文化帶頭人,鼓勵大學生、返鄉青年等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打造一支“群眾身邊的文化工作隊”。希望通過此次培訓班,提高鄉村文化工作者業務能力,提升孔子學堂工作質量,更好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學堂力量。
袁長奎表示,近年來,商河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挖鼓子秧歌、花鞭鼓舞等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依托126所孔子學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走出了一條“文化鑄魂、全域共建、民生共享”的基層實踐路徑。希望以這次培訓班為新的起點,雙方深化密切溝通和交流,依托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的平臺資源優勢,推動商河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筑牢文化根基。
王建國表示,本次培訓班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鄉村振興工作的具體實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儒學文化融入鄉村文化振興實踐,具有創新性與創造性。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鄉村文化振興,以實際行動為孔子學堂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貢獻力量。
國承彥、周靜、袁長奎等與會領導為孔子學堂授牌。
周靜向商河縣及各孔子學堂贈送傳統文化書籍和書法作品。
國承彥與袁長奎圍繞孔子學堂建設、孝心工程落地實施等事宜進行座談交流。開班儀式后,國承彥一行在商河進行實地調研。在廣日股份濟南數字化產業園,詳細了解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態勢、技術創新成果及產業鏈布局情況;在殷巷鎮李桂芬村,了解孔子學堂建設情況,實地查看該村依托傳統文化資源打造的特色文旅項目、鄉風文明建設成效;在濟南溫泉鮮花港,深入了解產業融合探索實踐。國承彥指出,要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持續加強孔子學堂建設,推動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基層,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要進一步推廣“光榮小屋”“幸福食堂”公益項目,助力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提升農村治理水平,讓農村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將與商河縣攜手,為“美德山東”建設注入更多活力,助力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協同共進。
北京市、山東省、河北省、重慶市的孔子學堂負責人、志愿者代表及共建支持單位負責人,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商河縣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