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機構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洪向華 祝宗慧 2025-08-11 14:1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傳承創新中展現蓬勃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更加重視文化、加快文化繁榮發展的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號召“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提出“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文化自覺的鮮明體現

              面對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新特點新態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新階段新要求,我們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自覺意識更加強烈,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進一步提升。一方面,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魂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從容地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在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需要始終將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作為不懈奮斗的重要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痹谛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建設了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文化,為完成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文化建設,通過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統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等,為不同階段的國家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了關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學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我們需要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需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基礎。只有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不盲目跟風、不照搬照抄,才能以獨特的視角和創新的思維,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不斷激發深層動力。

              秉持開放包容。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之間的文化在全球范圍的接觸和交流,為世界文化的多樣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秉持開放包容,就需要在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堅持守正創新。文化本身的特征屬性和發展要求文化建設必須堅持守正創新。一方面,守正是前提,守正就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要求我們堅守馬克思主義之正,筑牢文化建設的靈魂內核;另一方面,創新是動力,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在傳播手段和時代表達上符合人民意愿和時代要求,實現傳統和現代的有機銜接。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