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機構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唐宋詩詞中的春耕景象

            來源:天津日報作者:陳保琳 2025-02-24 16:05

            《春耕圖》 (明)戴進作

              一年之計在于春,目前全國從南到北陸續進入了春耕時間。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春耕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環節,古代的詩人們留下了許多描繪春耕勞作的詩句,尤其是作為詩歌高峰的唐宋時期,詩人們更是把春耕生產寫得多姿多彩,猶如一幅幅畫面撲面而來,為后人呈現了那時春耕備播的生動場景。

              布谷處處催春耕

              春耕是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春耕”的說法最早見于《列子》,《荀子》中更是出現了“春耕”一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p>

              春耕季節性強,時間短,早在漢代的《氾勝之書》就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春凍解,地氣始通,土一和解?!碧铺诶钍烂駥iT設立了“知春官”,其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提醒農民搞好春耕生產。唐代開始,還將二月初二定為“耕事節”或“勞農節”,皇帝還率百官到田里耕地、松土,帶頭參加勞動,以示重視農業生產和春耕備播。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唐代杜甫在《洗兵馬》一詩中就寫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边@句詩就是一個生動的鏡頭,可以想見,彼時的農民正在干旱的田里準備春耕春種的場景,他們憂心忡忡的心情也躍然紙上,但是春耕備播一刻也不能停。宋代曾鞏在《二月八日北城閑步》一詩中也寫道:“便起高亭臨北渚,欲乘長日勸春耕?!?/p>

              曾任永嘉縣令的唐代詩人崔道融,對于農業更是上心,一次他在下鄉途中,偶然遇到一個老農抓住雨后墑情好的機會,晝夜不停加快春耕的時候,寫下了《田上》一詩:“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边@位老農幾畝地耕完了天還沒亮,這種場景生動再現,鏡頭感十足,令人心生敬意和憐憫。

              唐玄宗時期進士、詩人丘為的《題農父廬舍》更是寫道:“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閑。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薄暮飯牛罷,歸來還閉關?!边@首詩描寫了農民春耕時節忙碌的生活,農民在田間耕作,直到傍晚時分回家將辛勞一天的耕牛喂飲后,才能關上柴門休息。

              唐代詩僧齊己遍游天下,對農人的辛勞與遭遇十分同情,他曾寫過《耕叟》一詩:“春風吹蓑衣,暮雨滴箬笠。夫婦耕共勞,兒孫饑對泣。田園高且瘦,賦稅重復急。官倉鼠雀群,共待新租入。”不僅寫出了當時農人春耕的艱辛,還寫出了負擔沉重的現實,讀來讓人感到壓抑和憤怒,也給這大好春光帶來了一片陰翳。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也是寫了一次雨后的春耕:“陽氣先從土脈知,老農夜起飼牛饑。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曉餉遲。”這首題為《春日耕者》的詩,蘇轍描繪得更加細膩,一場春雨過后,墑情很充足,正是耕種的好時機,而忙于春耕的農民甚至連早飯都顧不上吃。蘇轍的詩,就像有一臺攝像機在跟拍一樣,把人們帶到了千年前的春耕現場。

              眷然撫耒耜

              唐宋時期,農業生產工具不斷發展,曲轅犁、筒車等農具的出現,使農業生產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對于春耕生產更是十分有利。其中江東地區的曲轅犁已經相當完善,一直為后世沿用。

              唐代詩人對于當時的耕作工具很是敏感,他們也多有歌詠,丘為的《題農父廬舍》一詩在描寫農民春耕時節忙碌生活的同時,還寫到了農民使用傳統農具耒耜的情況。

              耒耜是先秦時期主要的翻地農具,由于這種農具使用簡單方便,到了唐代仍然被農人所青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首春逢耕者》一詩寫道:“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榮。土膏釋原野,白蟄競所營。綴景未及郊,穡人先偶耕……眷然撫耒耜,回首煙云橫?!绷谠@首春耕詩,就記載了永州當地百姓春耕也在使用耒耜了。唐代詩人錢起在《南溪春耕》詩中也寫道:“溪雨有余潤,土膏寧厭開。溝塍落花盡,耒耜度云回。誰道耦耕倦,仍兼勝賞催。日長農有暇,悔不帶經來?!边@里詩人也寫到了耒耜,可見耒耜是當時春耕常用農具之一了。

              為此,唐代詩人陸龜蒙專門寫了《耒耜經》,記載耒耜等當時常用的農具。其中記載江南水田地區出現的“江東犁”,即曲轅犁,它是由十一個部件構成,其中犁壁是鐵質的,而犁底、犁箭、犁轅等均是木制的?!斑M之則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則箭上,入土也淺”——耕田時,推進犁評,犁箭向下,入土可深;拉退犁評,犁箭向上,入土可淺,深耕、淺耕可運用自如。曲轅犁的出現,改變了唐代以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提高了農戶單位生產的能力。唐代大詩人李白《贈從弟冽》一詩中也寫道:“日出布谷鳴,田家擁鋤犁。”就是說,當時的春耕大量使用了鋤和犁。

              唐代又發明和使用了筒車。筒車就是利用水流推動轉輪來提水灌溉的農具。唐代陳廷章在其《水輪賦》中對筒車有生動具體的描述:“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于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于波面,終夜有聲。”他的描述,是把木制的輪子架設在流水之上,利用水流沖擊的力量使木輪轉動,這樣就可以引水上升,進行灌溉,甚至為了搶農時,晝夜不停地灌溉。元代《王禎農書》中所記載的水轉筒車,大抵與此相同。

              唐代普遍應用筒車灌溉農田,也對春耕春播生產帶來了極大便利,大詩人杜甫《春水》詩中寫道:“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痹娭械摹斑B筒灌小園”,就是說筒車在灌溉田園。

              筒車到了宋代繼續發揚光大,仍會運用于農田的灌溉。據宋代李寔記載,“川中水車如紗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留水,高則瀉水”。筒車給春耕生產帶來便利,解決了旱時的難題。

              正因為筒車可以抗旱,所以宋代詩人梅堯臣專門寫了《水輪詩》一詩,對筒車大加贊賞:“孤輪運寒水,無乃農者營。隨流轉自速,居高還復傾。利才畎澮間,功欲霖雨并。”

              有了可手的農具,有了抗旱的筒車,再加上農人的辛勤勞作,農業生產自然就向好發展。因此,惹得詩人感慨萬千。旅居儋州的蘇軾寫過一首《減字木蘭花》,連續用了七個春字:“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碧K軾這首詞,寫出了他對海南春耕生產的喜愛。

              青梯萬級搭青天

              宋代的詩歌不僅生動地描寫了農業生產的熱鬧場景,還會記載當時農業技術的應用。宋神宗時期,汀州通判、詩人郭祥正的《田家四時》詩描述了雨后春耕以及種植管理各種農作物的繁忙場面:“田田時雨足,鞭牛務深耕。選種隨土宜,播擲糯與粳。條桑去蠹枝,柔柔待春榮。春事不可緩,春鳥亦已鳴?!?/p>

              宋代農業生產力的提高,還表現在生產技術的改進等方面。北宋初年詩人林逋十分關注南方湖水改造農田的生產技術,他寫過一首《葑田》詩:“淤泥肥黑稻秧青,闊蓋深流旋旋生。擬倩湖君書版籍,水仙今佃老農耕?!泵鑼懥死限r湖上春耕的場景以及葑田種植水稻的方式。

              這種技術就是在水上造土,縛土為筏,整土其上,即在湖沼深水底部打好架子,四周及底部用泥土封實而成的農田,可在水面上漂浮,然后種植水稻。這是無地少地農民在地狹人稠的南方,利用自然條件發明創造的耕作方式。

              架田,又名葑田,即是一種浮在水面上的田丘。南宋陳旉寫了一本專門記載當時農業技術的專著就叫《陳旉農書》,這本書上就記載了葑田技術:“若深水藪澤,則有葑田,以木縛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其木架田丘,隨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溺。”元代《王禎農書》也記載:“架田,架,猶筏也。亦名葑田?!?/p>

              在宋代葑田技術的推廣使用范圍十分廣泛,江浙、淮東、兩廣一帶都有使用,其中江浙最多。與梯田和圩田有所不同,葑田在種植糧食作物的同時,還大量地種植蔬菜。

              說到梯田,其實梯田之名始見于宋代,南宋詩人范成大在《驂鸞錄》中記載了他游歷袁州(今江西宜春)時所看到的情景,“嶺阪上皆禾田,層層而上至頂,名梯田?!彼未}、江、淮、浙等地都有許多梯田的分布,以福建梯田最多。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經經過一個叫石磨嶺的地方,那里的梯田層巒疊嶂,幾乎直插云霄,令詩人看了也是眼花繚亂,于是他寫下了《過石磨嶺嶺皆創為田直至其頂》一詩:“翠帶千镮束翠巒,青梯萬級搭青天。長淮見說田生棘,此地都將嶺作田。”“青梯萬級搭青天”這句詩把石磨嶺的梯田寫神了,那高聳入云的畫面撲面而來。

              宋代詩人張舜民《村居》一詩也寫到了梯田:“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闭f明當時的梯田水澆條件還是不錯的,也因此帶來了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宋代的陸游對春耕情有獨鐘,他有許多詩作都與春耕有關。他在《北園雜詠》詩中描繪了一片田園風光:“鋤麥家家趁晚晴,筑陂處處待春耕。小槽酒熟豚蹄美,剩與兒童樂太平。”陸游這首詩寫到了梯田春耕前繁忙的準備工作以及家人共享酒食的歡樂場面。

              宋代山區人們開發梯田增加土地面積,而湖區和水濱地區,則是筑圩圍田新增耕地面積。宋代胡仲參《圩田》詩就寫道:“圩田依澗水,入夏未栽禾。不是春耕晚,山中寒氣多?!臂滋镞@種技術逐漸在長江下游太湖地區推廣開來,這些地區大規模筑圩圍田,星羅棋布,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積,增加了糧食產量。

              唐宋詩人的大量春耕詩詞,給我們留下了一幅幅難忘的春耕畫面,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面貌,是農業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和難能可貴的春耕生產史料。我們從中不僅欣賞到了優美的文字,還感受到了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精神內涵。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