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文化主體性,筑牢中華民族文化基石
來源:湖南日報作者:雷潔 2024-12-11 09:25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痹趯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征程上,鞏固文化主體性,充分彰顯中華文化的文化稟賦、文化信念、文化精神與文化理念,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立和文化自強的基石。
鞏固文化主體性,賡續本民族文化稟賦以增強文化自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鑄就了我們的精神底色,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來確定我們的民族文化身份,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提升文化自覺。但要注意“文化自覺”絕不是“文化復舊”,而是結合時代所趨、國家和人民所需,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第二個結合”也正是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的契合之處,不斷激活“根脈”的時代活力,切實鞏固和發展當代中華文化主體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中華文化主體性不可脫離傳統,應延續優秀的思想基因,升華其時代內涵,真正賡續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在文化主體性的建設和發展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著講”。
鞏固文化主體性,堅定本民族文化信念以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及其發展的信奉與堅定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苯詠恚谖鞣浆F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下,中華民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中華文化的主體性面臨著失落的危險,讓國人產生了文化自卑心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讓中華文明重新覺醒,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共同建立和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標志著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彰顯了中華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但要注意“文化自信”并不等于“文化自大”,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始終堅持在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揚棄自身文化,辯證吸收外來優秀文化。當代中華文化的主體性也正是在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通過“兩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對外來文化的包容與揚棄也有力地顯示了中華文化越來越自信。所以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性的重要體現,在文化主體性的建設中持續不斷地推動文化自信向前發展。
鞏固文化主體性,堅持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以確保文化自立。文化自立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文化領域保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從世界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一些國家在探索本國現代化道路的進程中,面對西方強大的經濟、雄厚的軍事以及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在學習西方現代化的成熟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中形成了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心理依賴,長期的依附最終導致這些國家現代化進程嚴重受阻。而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務,就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既不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敝袊伯a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持續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正是中華文化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的集中表現。但要注意“文化自立”并不是“文化孤立”,在世界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互鑒已是常態,不同的文化也只有在交流融合中才能進步,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確保中華文化開放而不迷失、包容而不盲從,我們要根據自身的獨特性決定“借鑒什么”和“如何借鑒”,在批判與反思中保持文化自立。所以我們要在文化主體性的發展中始終保持文化自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鞏固文化主體性,革新本民族文化理念以實現文化自強。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具有吐故納新的文化特質,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堅持人民至上”;從“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到“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發展”……這正是中華文明不斷結合時代條件進行自我革新,賦予文化新時代內涵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边@也是新時代對中華文化主體性建設所提出的新要求,必須繼續堅持守正創新,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內涵,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文化自強的意義還要放眼全人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泵鎸ξ鞣轿拿髟诂F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弊端,人類文明新形態能更好地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也為世界文明向前發展提供了新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中華文化主體性在國際上得到彰顯和認可。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自強”絕不是“文化霸權”,與“西方文明優越論”不同,我們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為世界提供多元化的文化選擇,推動全球范圍內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在文化主體性的鞏固中堅持文化自強,繼續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明新理念。
【作者系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學院基地特約研究員。本文為常德市社科聯課題“大思政課建設中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轉化研究”(CSP24YC54)階段性成果】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