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時代之問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 2024-11-26 09:37
編者按: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臨沂考察時深刻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再次強調,“要保護和運用好紅色資源,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font>
為更好地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特邀四位專家學者從先進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等不同維度深度解析沂蒙精神。
先進性:先進理論孕育、先進政黨引領
記者:沂蒙精神的力量,根本是真理的力量。沂蒙老區人民在各種政治力量的爭斗中選擇“熱愛黨、相信黨、跟黨走”。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這種先進性對于促進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系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
韓延明: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視察時強調指出:“要保護和運用好紅色資源,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薄败娒袼榻蝗?、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飽含著初心與使命,熔鑄著信仰與忠誠,凝聚著血淚與真情,是“黨心為民”和“民心向黨”的雙向奔赴,是齊魯兒女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必不可少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中不僅蘊藏著共產黨人“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而且樹起了共產黨人“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標。
沂蒙精神的力量,根本是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實踐的力量。沂蒙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沂蒙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是沂蒙精神產生的發祥地、歷史原點和邏輯起點。沂蒙人民在各種錯綜復雜的政治力量博弈或激烈爭斗中能夠毅然選擇“熱愛中國共產黨、相信中國共產黨、堅決跟共產黨走”,是經過長期的觀察、體驗、比較、交融后作出的正確抉擇。
回眸當年的血火歲月,沂蒙根據地有420萬人,其中有120萬人擁軍支前、21.4萬人參軍參戰、10.5萬人壯烈捐軀?;叵肴橹葌麊T的“沂蒙紅嫂”、哺育烈士遺孤的“沂蒙母親”和“膠東乳娘”、搭建“女子火線橋”的“沂蒙大姐”、支前女模范“沂蒙六姐妹”、“賣女兒籌軍糧”的方蘭亭等,她們的事跡感天動地、催人淚下。據有關資料記載,戰爭年代,沂蒙婦女共做軍鞋315.13萬雙,做軍衣121.68萬件,碾米磨面烙煎餅11715.9萬斤,動員參軍39萬人,救護傷病員5.9萬人,掩護革命同志9.4萬人。在這些沉甸甸的數字背后,飽含著多少艱辛、汗水和血淚。解放戰爭期間,僅有4000萬人口的山東根據地,就有1106萬人次的支前大軍,近100萬名青年參軍。陳毅元帥曾十分動情地說:“我陳毅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們以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在那慘烈悲壯、腥風血雨的戰爭年代,在那寶貴的生命朝不保夕的生死關頭,老百姓為什么會全心全意、舍生忘死地擁護共產黨、保護共產黨?為什么會傾其所有、義無反顧地支持革命戰爭、支援革命戰爭?黨和群眾為什么能夠緊密地形成那種水乳交融、血肉相連的魚水深情?軍隊和人民為什么能夠牢固地鑄就起生死與共、浴血殺敵的鋼鐵長城?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這是因為:黨把人民當親人,人民和黨心連心。這種“黨群魚水相融、軍民生死相依”的人民主體思想和黨的群眾路線,是沂蒙精神的內在動能和生成邏輯。
追根溯源,沂蒙人民那種誠樸的愛黨忠心、愛軍情懷和奉獻精神,也是在黨的感染、濡化、涵育和滋養下逐步生成與發展起來的,是黨的先進性、正確性、人民性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宗旨、政策與實踐,是人民軍隊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殺敵護民的英雄壯舉和犧牲精神,給沂蒙人民帶來了切實的根本利益,喚醒了沂蒙人民的政治覺悟,贏得了沂蒙人民的衷心擁戴,滿足了沂蒙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生活上翻身的渴望與需求,從而激發了他們對黨、對人民軍隊的誓死捍衛和真誠熱愛,使黨群、干群、軍民成為生死與共、水乳交融的堅固整體。
事實上,沂蒙精神孕育生長之初就深深烙上了共產黨人的革命初心和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紅色精神同出一脈、譜系相承。
其一,山東黨組織的最早創立者和領導者、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曾回家鄉沂蒙——臨沂莒縣北杏村(今屬諸城)一帶傳播馬克思主義、撒下革命火種,培養和發展進步青年,由此而開啟了沂蒙精神的破題之筆、奠定了沂蒙精神的理論基礎。
其二,曾經在山東根據地(解放區)任職的黨政軍高級領導干部,如羅榮桓、徐向前、陳毅、朱瑞、粟裕、張云逸、陳光、張經武、蕭華等,絕大部分都是參加過井岡山斗爭、蘇區“反圍剿”、歷經長征、由中央從延安派到山東工作的久經考驗的杰出紅軍高級將領;先后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的黎玉、郭洪濤,也都在延安聆聽過毛澤東的教導;而駐扎在沂蒙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更是由優秀紅軍指戰員組成的一支精銳部隊,從一一五師官兵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老紅軍本色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也為沂蒙精神的孕育、形成和發展注入了紅色因子,奠定了革命基礎,創造了生長條件。就此而言,在以沂蒙為中心區域的山東根據地(解放區)孕育形成的沂蒙精神,滲透著黨心、民意與軍魂。
其三,戰爭年代的山東根據地(解放區)通過紅色電波和紙質文件,直接接受延安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揮,毛澤東、朱德等給山東黨政軍領導人拍發的電報達110多封,其中飽含了中共中央主要領導對山東根據地(解放區)建設與發展的多次指示和戰略思想。雖然山東不是黨中央駐地,但來自延安的每一條指示都能在山東得到堅決、完整、徹底地執行;雖然毛澤東不在山東,但毛澤東思想在山東落地生根。
其四,黨中央和毛澤東委托化名“胡服”的劉少奇1942年親赴山東根據地(解放區)檢查指導工作,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帶來了彌足珍貴、影響深遠的群眾工作經驗和群眾路線觀念,使沂蒙精神高揚了政治信仰的旗幟,構建了黨群關系的坐標,鑄就了忠誠擔當的鐵肩。就此而言,黨的領導既是沂蒙精神形成發展的內在前提,也是沂蒙精神永葆生機活力的根本保證。
由此可見,沂蒙精神的成長和結晶,從一開始就注入了共產黨人的先進理念和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汲取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色和精華,而且飽含著老百姓對黨和人民軍隊的可親可信。換言之,沂蒙老區人民那種鐵心向黨的耿耿忠心、感天動地的愛軍情懷、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感召、啟迪和培育下才逐步生發與強化起來的。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辛勤耕耘地把革命的種子和對群眾的關懷播撒到了沂蒙根據地這片沃土上,正是由于我們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始終把為人民謀利益、求解放作為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為此浴血奮斗,正是由于深諳毛澤東思想的黨政領導人和八路軍一一五師將士以各種形式對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的傳播和弘揚,才孕育、催生和拓展了以“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為基本內涵的沂蒙精神。進言之,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正確性、群眾性和服務性,是人民軍隊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殺敵護民的英雄壯舉和犧牲精神,從根本上激發、堅定和升華了沂蒙人民對黨和人民軍隊的誓死捍衛和真誠熱愛,使黨群、干群、軍民關系水乳交融。所以,中國共產黨是沂蒙精神的培育者、引領者、主導者和締造者,沂蒙精神是黨性和人民性的有機統一,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度契合。
人民性: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記者:沂蒙精神的基本內涵是“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沂蒙精神的根本特征是人民性。如何理解大力弘揚沂蒙精神與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關系?
劉本森:沂蒙精神的基本內涵是“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沂蒙精神時提出,“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謀解放,人民跟黨走,無私奉獻,可歌可泣??!”沂蒙精神的根本特征是人民性。
革命戰爭年代,沂蒙精神的人民性集中體現在黨為人民群眾謀解放。全面抗戰爆發后,日軍侵入山東,時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率部而逃,整個山東抗戰無人領導,治安無人維持,日寇燒殺淫掠,土匪地痞橫行,人民群眾苦不堪言。在此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挺身而出,領導發動了天福山、徂徠山等抗日武裝起義,領導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為人民謀解放。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黨和人民軍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以生命換生命,馬石山十勇士、和尚崮十七壯士就是為人民群眾而犧牲的模范人物;對崮山戰斗、朱村保衛戰等戰斗,就是黨和人民軍隊為保護人民群眾而浴血奮戰的典型斗爭。黨和人民軍隊不僅在戰場上為人民犧牲奉獻,而且在平日里紀律嚴明、愛民為民,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換來了人民群眾對黨和軍隊的擁護,這才有了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畫卷。
建設時期,沂蒙精神的人民性集中體現在黨帶領人民群眾謀發展。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帶領人民群眾繼續發揚革命戰爭時期的精神,戰天斗地,整山治水,改變惡劣的生存環境,為人民群眾謀發展?!坝薰粕?,改造中國,厲家寨是個好例”,毛澤東的批示充分表明了黨領導人民改造自然、促進發展的重要意義。改革開放時期,黨帶領人民群眾加快發展,實現沂蒙老區整體脫貧。平邑縣九間棚村的黨員同志,九名黨員九根擎天柱,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典型。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共產黨的威信也是干出來的。厲家寨、九間棚,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沂蒙精神的典型代表,其核心內涵就是黨群同心,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為人民群眾謀利益。
新時代以來,沂蒙精神的人民性集中體現在黨帶領人民群眾謀幸福。發展是最大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進入新時代以來,沂蒙精神在傳承和弘揚中進一步彰顯出人民性的根本特性。各級黨組織將為人民服務貫徹到全方位:經濟發展上的“走在前、開新局”,人居環境上“綠水青山”,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本”,文化傳承的山東擔當。在基層,帶領村民致富的“兵支書”成為繼“沂蒙紅嫂”之后代表新時代沂蒙精神的典型群體。在“兵支書”身上,彰顯了沂蒙精神“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傳承弘揚。
誰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人民就擁護誰、跟誰走。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揭示了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基本邏輯: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人成功的密碼和永葆政治本色的生命基因。新時代,沂蒙精神的傳承弘揚、與時俱進,必須牢牢把握住“人民至上”這一根本特性。
實踐性:不斷續寫“黨群同心”的時代佳話
記者:沂蒙精神最初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被提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沂蒙精神也是改革精神。新時代新征程,作為北方商都,臨沂正在推動臨沂商城從“大循環”走向“雙循環”,打造中國數字商貿示范城市,“12345·臨沂首發”的改革實踐探索也都走在了全國前列。您如何理解沂蒙精神中所蘊含的實踐要求和改革精神?
劉濤:沂河滔滔川流不息,蒙山巍巍山河巨變,沂蒙精神歷久彌新。沂蒙精神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萌發形成并不斷發展的,是在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篳路藍縷的非凡實踐中傳承的,是在改革開放春風吹拂神州大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蒸蒸日上的嶄新實踐中概括凝練提出的,更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昂首闊步的偉大征程中得以升華的。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沂蒙精神的生發本源、精神風度、現實向度。沂蒙精神以其特殊內涵和實踐品格,承載著感天動地的精神風范、光照日月的精神價值、催人奮進的實踐力量,是繪就革命老區創新發展新篇、譜寫現代化強省建設時代華章、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忠誠奉獻為魂,沂蒙精神具有博大崇高的實踐取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沂蒙精神呈現了黨領導沂蒙人民謀解放、謀幸福的沂蒙篇章?!懊缮礁?,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戰爭年代,黨組織在沂蒙大地以堅強的組織觀念、自律的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踐行對黨忠誠、竭誠為民、無私奉獻的執政理念,帶領沂蒙人民發展生產、實行民主、普及文化、改善民生,譜寫了忠誠奉獻、一心為民的時代凱歌,贏得了沂蒙人民的高度信任。與此同時,沂蒙人民一心向黨、無私奉獻,把黨比為燈塔和舵手、視為核心與方向,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決策決定指示,堅定不移跟著共產黨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跡十分感人?!敝艺\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是沂蒙精神的政治品格,也是弘揚沂蒙精神的實踐要求。忠誠奉獻是雙向的,既是對黨員干部的要求,也應該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沂蒙精神啟示我們,要堅決貫徹對黨忠誠、竭誠奉獻的政治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堅強的黨性、為民的情懷、優良的作風自覺落實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廣大人民群眾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堅決做到黨有號召、我有行動,“黨群同心”積極投身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事業。
實干篤行為本,沂蒙精神具有宏大篤行的實踐品格。長期以來,黨領導沂蒙人民以堅韌不拔、百折不撓、任勞任怨、頑強奮斗的稟性,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拼搏的精神,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創造了非凡的業績。新中國成立以來,沂蒙大地“黨群同心”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創業豪情,整山治水、改造山河、成就良田沃野,民生煥然一新,毛澤東作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的批示,成為當時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沂蒙大地繼續秉持“黨群同心”、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黨員干部以先鋒模范作用帶領人民群眾知難而進、苦干實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一心一意謀發展,艱苦奮斗創大業,切實增進民生福祉,涌現了諸如“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堅韌不拔、艱苦創業”的九間棚、被譽為新時代“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蘭陵代村等先進典型。沂蒙精神啟示我們,“黨群同心”擼起袖子加油干,就能創造出令人稱贊的人間奇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毙聲r代新征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要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做奮進者、搏擊者,不做猶豫者、懈怠者,實干篤行、努力拼搏、奮發圖強,奮力奔跑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推動各項工作不斷邁出新步伐、持續取得新成就。
勇闖新路為要,沂蒙精神具有強大鮮明的實踐功能。銳意進取、開拓奮進是沂蒙精神的實踐風范,是沂蒙人民歷經時代洗禮、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發展、爭創一流、奮勇前進、成就輝煌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沂蒙人民追求進步、改革創新、敢為人先,創造了革命老區率先發展、特色發展的斐然成就,沂蒙大地實現華麗蝶變。從貧窮落后的老區形象到率先整體脫貧、全面建成小康,再到鄉村振興譜新篇、時代楷模譽華夏;從“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到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商貿物流通達天下;從戰爭年代黨群干群之間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到新時代臨沂市探索“12345·臨沂首發”平臺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沂蒙大地不斷續寫著“黨群同心”的時代佳話。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黨的堅強領導,在于黨領導沂蒙人民勇立時代潮頭,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發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革命進取精神轉化為開拓奮進、變革創新的成功之路,這既包含了對生產發展、生活幸福、光明未來的美好向往,也包含了披荊斬棘、勇于突破、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
求解新時代社會治理新路徑、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不斷發揚光大沂蒙精神,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實踐取向,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勇闖新路的氣魄、膽識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的新篇章。
開放性:沂蒙精神并不局限于一域一時
記者:2021年9月,中宣部公布了黨中央批準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其中“沂蒙精神”位居其中。可以說,沂蒙精神不只屬于山東,它也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的共性。如何看待沂蒙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獨特價值和重要地位?
洪向華: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臨沂考察時強調:“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币拭删褡鳛樘囟〞r空地域所孕育的寶貴精神成果,不僅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價值共識,還成為其接續傳承的精神財富,映射出其最真摯、最執著的價值追求。無論時代的奮斗主題如何發生變遷,沂蒙精神作為永不褪色的紅色基因和永恒的精神豐碑,始終以與時俱進的開放性品格涵養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質,展現著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精神風貌。
沂蒙精神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精神作為一種意識上層建筑,并非無限地、抽象地產生,而是在既有的文化積淀和精神產品的積累中創新。沂蒙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于硝煙彌漫的齊魯烽火中鑄就的紅色結晶,一方面,是在“敦厚重禮”“仁愛誠信”的魯文化與“崇尚變革”“務實創新”的齊文化的交匯融合與糅合滋養下而形成的基因圖譜,內蘊著沂蒙地區、山東地區乃至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氣節和精神內核。另一方面,沂蒙精神是在革命戰爭年代融洽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中凝結而生,并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脈相承,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強的黨性修養、堅韌的革命意志和堅實的使命擔當。在此意義上,沂蒙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內在精神基因,孕育與生成于中華民族精神譜系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中,并以其獨有的價值理念、文化道德等認知“底色”傳遞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同質性。同時,沂蒙精神并不只局限于一時一域,而是隨著認識的發展而內化為一種具有普遍價值的時代精神,為所有中國共產黨人和后來者所繼承和發揚,呈現出顯著的開放性特征。
沂蒙精神既是恒久的又是發展的?!懊恳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沂蒙精神作為黨政軍民為主體共同塑造的精神豐碑,無論時代如何更迭,其內核始終反映著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忠誠團結、堅韌不拔、淳樸善良、勤勞勇敢的初心與擔當,始終不渝地賦予著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使命感與價值感,引導和塑造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和行為邏輯,滋養和潤澤著當代中國人民的精神沃土。無論是在炮火連天的革命年代里涌現出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等先進群體,還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設和發展時期涌現出高家柳溝、王家坊前、厲家寨、九間棚、代村等時代典范,都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同時,沂蒙精神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品質與中華民族創新精神契合相通作用下的偉大實踐的產物,存在著巨大的內在張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會隨著時代精神的變遷和實踐基礎的重構而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從而煥發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在此意義上,沂蒙精神既是恒久的又是發展的,并以其開放包容的精神底色豐富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涵與外延,呈現出與時俱進、開放發展的思想張力。
沂蒙精神既是歷史的又是時代的。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實踐活動是一種歷史性創造過程。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在百年實踐中形成了具有時代特性的精神形態。這些精神形態既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底蘊,又隨著時代的發展將不斷產生的新的精神元素注入其中,體現出鮮明的時代創新性與發展開放性特征。沂蒙精神作為意識形態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和紅色文化形態,孕育與誕生于革命戰爭年代,發展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完善于改革開放時期,升華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并隨著實踐場域和時代背景的變化,發揮著與時偕行的強大精神支撐價值和精神動力作用,呈現著傳承弘揚、鑒往知來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弘揚沂蒙精神一方面要遵循精神發展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內在邏輯,既深刻理解和把握沂蒙精神的價值內核,又以實際行動始終遵循其現實要求,以其強大的精神力量為推動社會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另一方面,要聚焦“何以弘揚”的關鍵性問題和“如何賡續”的未來性命題,以富有時代氣息的話語和開放性的態度科學闡釋沂蒙精神,從而實現沂蒙精神話語在守正創新中不斷賡續紅色血脈,以更為磅礴的偉力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轉化為美好現實。
時代塑造精神,精神成就偉業。闡釋好、弘揚好沂蒙精神是一個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過程性存在,具有面向實踐的開放性特征。因此,要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沂蒙精神和“讓紅色基因注入血脈代代相傳”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豐富拓展、持續挖掘沂蒙精神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內涵和價值,充分彰顯其時代性、開放性特征,在潛移默化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豐富的精神滋養。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