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機構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塑新時代青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王萌 2024-10-22 09:27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廣大青年迎來了施展才華、實現價值的最好舞臺。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更關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以何種精神面貌站上強國復興的舞臺中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是中國當代文化的源頭和民族精神的根脈。《禮記·經解》云:“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庇煽鬃诱怼⑿抻啿魇诘摹傲洝?,既是歷史的承載,又是文化的傳承,更是教化的展開,為中華民族構筑了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承與教育體系,“六經”之教涉及文學、美育、歷史、政治、哲學等諸多領域,對于新時代青年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塑形具有重要啟示。對于“六經”,我們應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的態度,促進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形塑新時代青年的重要源泉。

              “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痹姼柙谥腥A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極為獨特的地位。中華文化的理想是“內圣而外王”,實現天下大同。偉大的政治家要“一肩擔盡古今愁”,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是難以想象的。西方人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訴諸宗教;而中國人則是用詩來消弭煩惱,智周萬物??鬃诱f:“《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也’?!痹娊處Ыo中國人的是純正的思想、溫潤的情感和藝術的修養,這些正是形成偉大人格的關鍵質素。

              “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于《書》者也?!薄渡袝繁蛔u為“政書之祖,史書之源”。我們過去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的方法是“經史合參”,通過當時的規章制度、典籍文獻結合歷史記載來客觀、全面、深入地了解當時的人情世態。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塑新時代青年,應繼承中國古代的《書》之教傳統,透徹地了解中國歷史的規律特點、文化發展的源流脈絡和不同民族的沖突融合等,汲取歷史經驗,從而用一種通脫達觀的態度識變、應變、求變,以謀勢見遠、和光同塵的睿智沉靜滋養現在、引導未來。這種歷史的態度體現了中國人對待人類命運的高度責任感。

              “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于《樂》者也?!薄皹方獭卑艘魳?、藝術、文藝、運動等。不論西方還是東方的古典教育,都特別強調樂教的重要性,人類早期的教化形式主要是通過詩歌和樂舞來完成的?!暗抡撸灾艘?。樂者,德之華也?!痹谖覈膫鹘y文化中,“樂”與“德”緊密聯系在一起,既是成人之始,也是大成之終。弦歌雅誦,詩亦樂中之詩,舞亦心中之樂,因此,樂源自心,能動人之情、成人之德、化人之性??鬃诱f,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音樂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化育人的重要載體。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塑新時代青年,應深刻把握樂教的真諦,弘揚傳統音樂文化,將音樂教育與文化傳承、人格塑造緊密結合,匡正當前教育中的功利化傾向和偏差,通過開展經典民族音樂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對抗工具理性的擴張和放任感官欲望帶來的價值迷惘,領悟中華民族的文化觀念、精神稟賦與價值認同,激蕩情感、潤化心靈。

              “潔凈精微而不賊,則深于《易》者也?!薄兑捉洝分械娜笤瓌t“變易、簡易、不易”、三個法則“理、象、數”是古人研究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智慧結晶。研究天地萬象的變化之理,掌握變化之機,從而能順勢借勢、識變應變,洞悉變化之機,效仿天地無私的法則來應對社會變化和人事變遷?!兑捉洝匪芯康摹皵怠钡难莼宫F的是一種“求真求精、不差毫厘”的科學精神。唐代虞世南推崇《易經》:“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塑新時代青年,應繼承中國古代的《易》之教傳統,致廣大而盡精微,用一種廣博悲憫的情懷和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去探索宇宙萬物。

              “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于《禮》者也。”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狈揭灶惥?,物以群分,在物理世界中,不論是人類還是其他物種,都有一群一群分類的現象。儒家先哲倡導“親親、仁民、愛物”,不僅用人倫規范建立起人類社會的禮儀格局,也進一步擴充到萬事萬物。君子的仁愛有親疏、有差等,不同等級的愛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只有誠敬地從自身做起,推己及人,由人及物,才能建立起一個“居處有禮,進退有度,萬事得序”的禮儀之邦。只有這樣才能“止邪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塑新時代青年,應繼承中國古代的《禮》之教傳統,在課堂教學、校內外活動、學校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通過中華禮儀文明的傳承發展,弘揚實踐培養人的道德修養,敬畏天地萬物、尊重和而不同、崇尚長而不宰,實現個體的道德完善與人格養成,做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時代新人。

              “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于《春秋》者也?!彼抉R遷認為,《春秋》“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鬃釉凇洞呵铩分小耙蛔衷H”,用簡約曲折的文字記敘歷史,婉而成章,盡而不污,被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我們讀懂《春秋》,不僅要學習國與國的交往、人事興替的歷史經驗,還要深入領悟中國人掌握歷史規律、洞察世情人性的哲學智慧。雖然今天的社會形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一些基本的處世原則沒有變,“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習性和方法仍然被保持。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塑新時代青年,應繼承中國古代的《春秋》之教傳統,讓青年形成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為他們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我們應秉持尊古而不復古、學古而不泥古的原則,汲取因時而新、因事而化的歷史智慧,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成為聯通古今、融匯中西的源頭活水,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永續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堅守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展現青年擔當,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系山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