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機構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禮樂東方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 2024-10-12 14:49

            北宋大晟鐘

              近日,由孔子博物館打造的《禮樂東方——孔府舊藏禮樂文物展》正式開展,共計展出孔府舊藏禮樂器120余件,文物年代上起先秦、下及近現代,匯集商周十供、漢五供、北宋大晟鐘、明清中和韶樂樂器等明星文物,輔之孔府檔案等珍貴史料,對眾多皇家御賜禮器進行歷史回顧,以博物館語言詮釋儒家文明禮樂歷史。

              展覽分為“樂之安”“樂之和”“樂之平”等章節單元,分別從“安”“和”“平”三個思想維度,展示中國古人以正聲雅樂修身正己、教化人心,進而感化民眾、移風易俗,最終實現國泰民安、家國安寧的理想。展覽作為由國家文物局與中央網信辦舉辦的2024年度“博物館里讀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100項推介項目之一,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對話孔子——全省百項文旅活動”的一部分,展示禮樂文明輝煌歷史。

              大晟鐘是宋徽宗為大晟新樂所鑄編鐘,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應天府出土古鐘六枚,應天府前身為宋州,是春秋宋國故地,宋徽宗視古鐘為祥瑞,大晟鐘依此為范本制作。大晟鐘鑄成后,衍圣公孔端友上書朝廷,請求頒樂于曲阜孔廟,政和六年(1116年)樂器運抵闕里孔廟。

              漢五供,孔子博物館藏。東漢元和二年(85年),漢章帝過魯祭祀孔子,留下六件祭祀用的禮器。現存的“漢五供”為:太尊、雷紋尊、山紋尊、象尊、犧尊,其中只有太尊是漢代的。其他幾件都是元代制造的,因為這幾件禮器上鑄有銘文“漢元和二年造孔子廟祭器”,所以沿用原來的名稱,和太尊一起稱為“漢五供”。

              康熙五十二年八卦紋銅鎏金編鐘,為清代祭孔中和韶樂所用,背面銘文“康熙五十二年制”,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御賜闕里孔廟。孔府檔案5087卷記載:“欽奉上諭事……送往闕里孔夫子廟樂器一分等件著交與禮部送去……起柷一個、座子一個,刷敔一個、座子一個、鐘十六口、磬十六口、琴六個、瑟四張、笙六個、簫六枝、橫笛六枝、篪四個、塤二個、排簫二架……”

              雍正黃地纏枝牡丹紋畫琺瑯五供,香爐一,尊二,燭臺二。雍正二年(1724年),孔廟罹遭雷火,殿廟盡毀,雍正親遣官員修復。雍正三年(1725年)工程開工,雍正八年(1730年)修繕竣工,竣工后朝廷頒賜圭瓚、俎豆、尊罍等禮器,以供孔廟祭祀之用,現藏孔子博物館的雍正畫琺瑯五供即此次御賜之物。

              “商周十供”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釋奠曲阜孔廟,因念闕里廟堂所列各器不過漢時所造,且色澤亦不甚古。著仿太學之例頒內府所藏姬朝銅器十事備列廟庭,交與衍圣公孔昭煥世守勿替。十件祭器分別為:周木鼎、周亞尊、周犧尊、周伯彝、周冊卣、周蟠夔敦、周寶簠、周夔鳳豆、周饕餮甗、周四足鬲,十供以天干為序,按甲、乙、丙、丁……依次陳列于花梨供桌之上。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