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文精神煥發新時代光彩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黃文杰 2024-08-01 09:36
人本性和主體性是文化的根本特性。弘揚傳統文化要觸及民眾的精神世界,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人文精神弘揚起來,塑造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時代新人。
融入生活,讓城市精神血脈相連。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積淀著一個城市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一個城市獨特的精神標識。文化歸根到底是“人的生活樣式”,存續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才是“活”的文化。同時,一個文化體系的生命活力,常與文化之“魂”能否深入人心、打動人心、激勵人心密切相關。文化傳承之強源于“魂”強,強健的是人民群眾的體魄,磨礪的是奮楫爭先的意志,凝聚的是團結奮斗的力量,激發的是主動融入、昂揚向上的斗志。
創新表達,讓人文精髓點亮大地。文化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功能,更具有塑造力和創造力的價值。文化能夠塑造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特征,塑造共同的思想旨趣與精神追求,同時也能夠創造新的文明形態和社會形態,能夠創造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成果。工業遺存既能保護建筑等實際載體,留住歷史的印記,更可以通過挖掘文化空間獨特的歷史與意義,將其轉化為對公眾具有精神引領價值的文化場所,成為展現城市文藝休閑氣質和國內外時尚生活方式的新地標,從而撬動產業形態煥新、人居環境優化,重塑城市文明新風尚、創新發展新動能、群眾幸福新生活。藝術助力鄉村振興,以藝術介入鄉村革新建設的獨特方式,使鄉村更加生機勃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鄉村文化、家庭文化、村民故事成為傳承鄉村藝術基因、推進藝術鄉建層層遞進的抓手,助力村民實現家門口創業就業。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經世致用,讓人文力量賦能發展。人文是城市的靈魂,經濟是城市的體格。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文化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許多領域和環節發揮著關鍵作用。要把文化作為一種復合性創新要素融入經濟活動,通過文化和經濟的結構性互嵌,讓傳統產業結構因活躍的文化因子介入而煥發新的生機,推動單純的鏈式發展向跨界融合的復合結構發展,賦予各類產品文化內核、文化精神、文化活力、文化形態,實現文化資源的增值,實現人文與經濟的同頻共振。同時,要聚焦文化賦予經濟發展以組織效能、人文價值和更強的競爭力。以陽明文化為代表的浙東學術,激勵著民營企業敢于吃螃蟹,走在承接和轉化技術革命成果的前沿,不斷做優做強做大,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支點。萬里海絲與千年運河,培養了寧波人開放進取、知書達禮、和平包容的文化精神。人文與經濟彼此生發、兩相融合,讓新時代人文經濟學充盈著濃郁的中國味、深厚的中華情。
(作者:黃文杰,系浙江省寧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