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巖巖——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回眸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張九龍 盧昱 師文靜 王世翔 2024-07-12 09:05
7月10日,海內外嘉賓出席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共話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跤浾咄跏老鑸蟮?/font>
尼山巖巖,鴻儒滿堂。2024年7月10日至11日,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舉行,讓誕生先賢孔子的這方水土,再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不覺中,盛會已舉辦了十屆。在這個“整日子”里,感嘆眼前盛景,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駐足回望的契機:從曲阜尼山走向世界各地,從文脈傳承到文明交融,從初試新啼到金聲玉振……走過十屆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呼應著時代的強音,順應著歷史的潮流,應運濫觴,順時勃發。她當之無愧地成為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的舞臺,成為回答更多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的思想輸出地,也是山東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進文化“兩創”、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高地的有力抓手。
何以尼山
“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置身會場,當我們感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今日的蔚為大觀時,會更清晰地看到,一個供世界各民族和文明交流互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智慧的論壇在這里播下種子、開枝散葉——
放眼望去,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世界發展不平衡現象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傳統安全問題惡化,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在這“變”“亂”交織的世界里,尋求打破文化壁壘的有效方式,讓文化背景不盡相同的人們更加融洽地互動起來,探尋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長久相處之道,尤為考驗智慧。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平臺,設立我們的中國主場,不僅是應然,更是必然。
在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主場,發出的聲音當然應該是最能代表自己民族文化、最正統、最精髓的聲音。如此一來,承載傳統儒家思想、飽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和熏陶的尼山,便成為舍我其誰的天選之地。
尼山,曲阜東南約30公里處,一系列東西走向連綿起伏的小山,最高峰不過340米,論雄、奇、險、秀,皆不出眾。然而,尼山與闕里、杏壇、洙泗等,一并成為華夏大地的重要文化標識,光耀兩千余年。
司馬遷《史記》稱,孔子父母“禱于尼丘得孔子”,尼丘就是尼山??鬃用稹⒆种倌?,據說正是因“生而首上圩頂”,即頭頂中低周高、形似尼山山峰而得名。
尼山哺育了孔子,孔子也報之以李,成就了尼山。青磚會長出苔蘚,彩繪會因風雨褪淡色彩,來去的眾生會轉換無數的面目,而尼山,是流逝的時間里不曾移動的坐標,默默又精心地貯藏著溫柔敦厚的華夏遺風。尼山就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者,素日沒有太多言語,可到了關鍵節點,又能隨時敞開話匣子,將閱盡的滄桑娓娓道來。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優秀傳統文化是探索現代文明源頭活水的“雪泥鴻爪”,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架起一座凌云飛渡的橋梁。而今,歲月的如椽巨筆,又一次著墨在這片充滿傳奇的土地上。
將時間的指針回撥到2008年。彼時的尼山,西去是連綿山嶺,南去也是山坡,北面是村莊,東邊毗鄰尼山水庫。曠野之間,一張頗具雄心的藍圖,正在有識之士的腦海中徐徐鋪陳開來。
在多方撮合下,這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學者許嘉璐在一次會議上發出倡議,以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創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這一提議很快得到了學術界和有關部門的積極響應。
“關于論壇的名字,起初提出叫‘尼山世界文化論壇’,但許先生慎重考慮后,建議叫‘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為宜。一字之差,力重千鈞?!笔嗄赀^去,作為親歷者,提起這段往事,時任論壇組委會副秘書長的高述群仍不免激動。
鐘鼓淵淵,琴瑟鏗鏘。因為順應了歷史的需求,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一經提出,便如高處振臂,云者四應。首屆論壇開幕式上,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賀信中說:“今天的世界正承受著許多動蕩的煎熬,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智慧和對和諧的追求是富有教益的。”
進行主旨演講時,許嘉璐的手有些顫抖,他深情地對到場嘉賓“告白”道:“之所以倡導此次論壇,是因為強烈地感覺到,當今世界太需要對話了。”
誠哉斯言!兩天時間里,來自歐洲、美洲、亞洲11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專家學者,發表了以人類和諧為主題的《尼山和諧宣言》,更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論壇不應該只開一次,建議堅持開下去?!皥猿珠_下去”,這共識成為強大的力量,如同參天巨樹,新芽歲歲破枝、枝干年年伸展。不經意間,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就此濫觴,展開鴻篇。
時代的需求如同源源活水,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注入了強勁的生命力。而思想的引領,更如遠航的燈塔,照亮全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積極倡導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應對全球共同挑戰貢獻中國智慧、激發精神力量。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曲阜,參觀考察孔府等地,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強調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
居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流;立群峰之上,更知長風浩蕩?!肮沤駟枴毙枰嵘交卮?,“中西對”需要尼山回答。尼山的身上,寄寓著當代中國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光榮使命,用好這一絕佳資源,成為山東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堅定選擇。
牢記囑托,山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強調提升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品牌影響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論壇上升成為全省重大文化工程,得到空前重視和支持。
從第五屆開始,如虎添翼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著眼機制化建設,有效整合山東文化資源,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全面提升了論壇的層次。與此同時,通過成立理事會及秘書處,設立學術委員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日趨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經過這一輪“強筋健骨”,面貌一新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具備了跑出“加速度”的硬核實力。
山一程,水一程。14年一路走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不斷與時俱進,輝光日新,日益成為全球文明交流的一方高地,也成為山東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擔當。
金聲玉振
篳路藍縷,創業維艱?!爱敃r我們在尼山待了一個多月,一直擔心會址建設的進度可能使會期推遲?!眳⑴c第一屆論壇籌備的一位工作人員回憶。論壇草創時期的窘迫,由此可見。
今天來到尼山,早需刮目相看:
尼山圣境孔子像西側,當代版“杏壇”——尼山講堂“和合堂”,巍然矗立。自2020年開始,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有了自己正大莊嚴的“固定居所”。
遠遠望去,孔子像、尼山講堂、大學堂,三座建筑以“品”字形布局,共同構筑成一個凸顯中華文化神韻、展現大國外交主場魅力的舞臺。
與硬件互為表里,論壇的“里子”更是今非昔比,這可以學界的一句話作證:漢學家不來尼山,就不是真正的漢學家。
看寬度——從創辦之初參會專家僅幾十人,到2023年來自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余位中外嘉賓齊聚尼山,再現群賢論道之景象。從最初的儒家思想學術論壇,到文化、教育、歷史等議題研討,再到國際政治、經濟、生態、藝術、中醫藥等多個領域的交流互鑒,尼山正以全方位的姿態,大步奔向世界。
看深度——“對話”“交流”“共同”“多元”……梳理歷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主題,不同文化背景的專家學者圍繞這些關鍵詞一次次進行思想碰撞,并逐漸達成共識:尊重、交流、平等、互鑒,是不同文明和平共存、共同發展的方式。
看廣度——論壇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容升級。“近兩年,參會嘉賓除了專家學者,還包括外國政要、前政要,駐華使節代表,國際組織代表,友好省州、城市代表等?!倍啻螀⑴c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劉續兵說。今年,論壇國際嘉賓出席規格和數量均創歷屆之最,國際學者占比超50%。
這些可喜變化背后,凝結著組委會等各方面人員“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的決心與付出。但更重要的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自創立之初,就因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的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基點和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的理念,抓住了當今世界文明對話的要沖與急所。在這里,學者們的對話緊扣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為全球文明對話注入新活力——這才是論壇強大感召力與生命力的來源。
中國之問,緊扣五千多年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之源流——
“可以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本屆論壇上,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溫海明說,中國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瑰寶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世界之問,直面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從首屆聚焦“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到第三屆論道“不同信仰下的人類共同倫理”,從第五屆在“同命同運 相融相通”中探討責任與擔當,到第九屆圍繞“全人類共同價值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言獻策,再到今年共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緊扣全球的緊迫話題,“和而不同”“文明互鑒”“同命同運”等思想一脈相承。
時代之問,有力地回答“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
世界文明是一條大河,不同文明就像溪流匯入這條大河。與會的學者們提倡,應更多地關注人類整體命運和社會根本利益,而不要跟著短期的地緣政治“起舞”。學者們始終相信,只要堅持文明對話,文明的內在力量終究會對人類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
回顧十屆論壇,所討論的,都是與時代脈搏同跳動、事關人類前行的急切問題。比如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當前全球最為關注的熱點與顯學。在本屆論壇上,它也成為意料之中的主題——
“在孔子提出的倫理原則中,‘忠’處于重要位置,人工智能忠誠于人類,這是其不斷發展過程中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蹦箍迫宋拇髮W文學系副教授漢伊理說。
臺灣元亨書院院長、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認為:“要嘗試讓人工智能‘服從’天道,在某種指導性原則下,建立相應的倫理框架和文化政策來規范它們?!?/p>
溫海明則提出:“讓人工智能‘儒家化’,擁有儒家主義的狀態,成為很多儒學專家近來經常討論的話題。這為反對數字霸權、打破數字壟斷提供了可能性?!?/p>
……
思想的光芒在亮劍中更具穿透力。“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工智能關系最深刻的一次探討,啟發深遠?!庇袇呷缡钦f。
走近尼山、學習孔子,不僅回應了對解決自身思想危機的深切需求,更深含以中國智慧應對全球化挑戰、推動文明發展的熱切期盼。正因為此,旨在重新凝聚和鍛造共識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才如此金聲玉振,成為全球思想界的一處高地。
居高聲自遠,依托世界文明論壇而開枝散葉,尼山正大步奔向世界。
2012年4月16日,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第一次走出國門,巴黎尼山論壇舉辦。此后,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又去往美國、澳大利亞、泰國、加拿大等國。
如今,論壇走出去的步伐更是“火力全開”:2023年4月18日,泰國分論壇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全人類共同價值”,展開一場中泰文化碰撞的文明對話;2023年5月2日,在維也納聯合國總部舉辦2023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論壇維也納專場活動,專家們以“中西文化交流與互鑒”為主題,討論交流形成《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論壇維也納共識》,論壇國際影響實現“登頂式”提升;2023年5月4日,以“中華文化與東方美學”為主題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東方美學分論壇在意大利米蘭舉辦;2023年9月17日,在意大利米蘭的ADI設計博物館舉辦東西方服飾之美分論壇……
在短短十多年時間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浸潤下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正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西文明互鑒的一張名片,在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等議題上,“文化效應”“論壇效應”不斷放大,“尼山聲音”正越傳越遠、越來越響亮。
海岱日新
一路風雨一路歌。十屆論壇,為世界搭建起一個文明交流互鑒的平臺,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山東文化“兩創”的標桿和樣板,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源地和培育場。
歷史文化的滋養,既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歷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參與的日常生活之中。一點一滴,處處是尼山的滄桑巨變:從“吃糧靠肩馱”到十分鐘上高速、十五分鐘登高鐵、一小時到機場;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殿閣井然有序、園林錯落有致;從舉目四望空念“天地之悠悠”到山鄉曠野起“圣境”。
漫步魯源書房、禮樂雅集等綜合文化空間,可以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內涵;身處大學堂,談笑有鴻儒,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身影時時閃動。在這里,白天可聽鳥唱蟬鳴,尋古訪幽,體驗傳統文化之美;晚上可誦讀經典,靜享雅樂,回歸田園詩意生活?!叭柿x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變得有光、有樂、有朝氣,“禮樂射御書數”化得生動、有趣、可體驗……這個古代中國文化的高地,如今以弦歌不輟的動人場景,提醒著人們曾有的輝煌,生動寫照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眼下,圍繞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曲阜和濟寧聚力突破尼山片區建設,加快實施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打造集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于一體的文化“兩創”新高地——未來,一座與其底蘊相稱的呈現新時代文化的“圣城”值得期待。
“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惫爬系哪嵘剑舶僖恍?,八面來風,以其獨特的魅力,越來越受到全國乃至全球的矚目,其“高地效應”正在迅速確立——
2018年9月28日,約有2億人同時觀看的央視中秋晚會,把分會場選在了這里;2021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活動在這里舉辦;2023年6月,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出走他鄉”,在這里展開數字文明對話;2023年8月13日,“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二季”在這里精彩上演……
四海翹首。于大局看,尼山之變,在其示范標桿效應,更在其輻射引領功用。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寫照著山東文化“兩創”的累累碩果,也是勇挑大梁、鏗鏘前行的響亮號角與進軍大纛。
不久前,非遺傳承人王樹峰在32厘米高的葫蘆上,用連環畫展示了古代義士魯仲連射書救聊城的故事。這個刻花葫蘆作品被深圳客商看中,直接在網上簽下訂單。如今,山東擁有全國首家葫蘆產業互聯網平臺,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經濟社會實現深度融合。
這樣的實踐,每天都在海岱之間不斷更新上演。山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創新。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時代價值,創辦《泰山學刊》,提升《文史哲》等高品質學術期刊,推出大批精品文化圖書。大力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全省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25個,博物館6項指標居全國第一。
做好文化資源活化轉化文章,打造“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舉辦“黃河大集”、鄉村文化旅游節、“四季村晚”、“群眾演 群眾看”小戲小劇創作演出等群眾文化活動。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實施“齊魯文藝高峰計劃”。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實施“山東手造”工程,青島東方影都成為全國最大影視工業化制作基地。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創新開展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建立山東國際傳播中心……
吾儕何來?終將何還?尼山巖巖,洙泗泱泱。
從會場走出,沿著山路登攀,風景更好。尼山五峰環抱之中有一條小溪,時至盛夏,流水潺潺,涓涓有聲。這條小溪自山澗匯流而成,經尼山孔廟、坤靈洞向東注入沂水,因為哺育先賢成其千古大道,所以被后人譽為智慧之源,擁有一個詩意的名字:智源溪。
繼續前行,便來到了觀川亭。亭子不大,卻可仰瞻煙霞,伏增肅敬。其名來自《論語·子罕》里孔子登山覽川的一句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由此臨川而眺,遠山如黛。更遠處,則隱約可見文明的長河萬古奔流,智慧的靈光綿綿不絕。
在歷史煙云里銘刻輝煌的過去,在世代傳承下見證精彩的現在,更在歷久彌新中孕育美好的未來。從歷史中走來,尼山正在、也必將書寫新的歷史。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