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三六九等”,這是千百年來人們評判人與人之間差異的一種常見方式。從古至今,關于“等級”的討論往往圍繞著財富、權力、地位等外在因素進行,似乎每個人的高低貴賤都由此決定。然而,真正的差異是否僅僅體現在這些外在的物質層面呢?荀子在《哀公》篇中給出了一個不同的視角,他通過魯哀公與孔子的一段對話,深刻剖析了人的不同,并提出了一種與常人理解截然不同的標準。
2025-05-16“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是千百年來爭論不休的話題。告子認為人性“無善無惡”,孟子堅持“性善論”,荀子提出“性惡論”,揚雄主張“人性善惡混”,韓愈有“性三品”說,張載則區分“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在這些觀點交鋒之中,荀子的“性惡論”尤為獨特。他對人性的定義,與孟子的“性善論”形成了鮮明對比。生而為人,人性究竟如何?讓我們從荀子的視角,深入探討這個千古命題。
2025-05-09圣人承載著儒家思想道德修養和智慧的終極追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皆被尊奉為圣人。他們是人類文明的道德標桿,象征著至善至美的境界。然而,在荀子的眼中,圣人真的天生就完美無缺,與常人截然不同嗎?他們的本性究竟是善的,還是像荀子所言,依舊是惡的?
2025-04-18戰爭自古以來便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如何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關乎一國存亡。荀子在《議兵》篇中提出了“六術”“五權”“三至”三大用兵策略,認為這是軍隊將領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原則。這三者究竟指什么?又如何在戰爭中發揮作用?
2025-04-14戰國時代,列國紛爭,風云變幻,多少強國盛極而衰,多少霸主一時稱雄,最終卻泯然眾人。然而,秦國卻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連續奮斗之下,不斷強盛,直至成為橫掃六國的超級強權。如此強盛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治理秘訣?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