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承傳道統,考辨源流

            來源:《天府新論》2006年第3期 2007-08-14 19:30:00

              最近,由四川大學古籍所編纂、四川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儒學文獻的大型叢書———《儒藏》第一批50冊,其中有23冊是史部的《歷代學案》(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版)。內容包括唐晏撰《兩漢三國學案》、黃宗羲、全祖望等撰《宋元學案》、馮云濠、王桎材撰《宋元學案補遺》、黃宗羲撰《明儒學案》和徐世昌等撰《清儒學案》。這五部學案共500卷, 1100多萬字,基本上囊括了自漢以來的儒學發展的全史,體現了儒學精神的承傳源流和儒學之道的傳授。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儒學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和發展的主流,道統思想是儒學發展的重要體現。所謂道統,即指儒家圣人之道發展演變的系統,它包括對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發祥和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的中華民族偉人、先哲和儒家圣賢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荀、董仲舒、王充、韓愈、程、朱、陸、王等所承傳之道及道的精神、傳道的統緒。孫中山先生便自稱繼承了儒學道統,并在革命斗爭中加以提倡和發揚光大。

              儒學道統,它確立了以儒學為主導、融合各家的中國文化發展的大傳統,它包含著真理的成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儒學道統是通過儒學文獻來傳承,即以儒學文獻作為文本和承載的工具,并通過心傳來傳播其精神。道之為道,載之于書,除載之于宋以前的“五經”和宋以來的“四書”、《易傳》等外,其承傳授受,一脈相承,便主要體現在歷代的學案里?!稓v代學案》在《儒藏》里,屬于史部?!度宀亍吩谌嬲{查研究現存儒學文獻的基礎上,根據儒學文獻的具體情況,結合儒學研究的現代需要,將儒學文獻分為“經”、“論”、“史”三大部類?!敖洸俊笔珍浺匀寮医浀湓募白⒔鉃楹诵牡慕泴W類著作;“論部”收錄以儒學理論為內容的思想性著作;“史部”收錄以儒學史為主題的歷史類著作。其中“史部”所收分為《孔孟史志》、《歷代學案》、《儒林碑傳》等七類,而以《歷代學案》體現了“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宗旨,而與中華道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與“正史”上的《儒林傳》、《道學傳》,以及《先儒傳》或《先賢傳》相比,《歷代學案》的優勢體現在,“學案”是為重要學術流派及該派的學術大家立案,各案前有“序錄”,敘述此派學術淵源、學術特點。其次是案主的“小傳”,傳后是案主的“語錄”及重要學術觀點的“摘要”。以下再根據與案主的關系,分列該流派中人的傳記和語錄。同時代的各個學術流派構成該時代的時代思潮,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思潮前后相承,共同構成整個儒學發展史。包括兩漢經學思潮、魏晉儒道融合的玄學思潮、宋明理學思潮、明清實學思潮、清代樸學及今文學托古改制、變法維新思潮等。這比前者更為系統全面。通過《歷代學案》的檢索,可清晰地看到儒學發展史上思潮、流派、哲學家三者的相互關系,把儒學的個案、流派研究置于整個儒學發展的大背景下,以哲學家、思想家為點,以各時代思潮為面,以整個中國儒學發展史為線,通過點、面、線三者結合,在相互聯系中,作縱橫比較,全面、系統、深入地去研究儒家的理論構成、特征及其在中國儒學發展史上的地位。防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脫離時代思潮和整個中國儒學的發展孤立地去研究具體的儒學家。即注意掌握每個時代的學術作為一代學術思潮,造就了一批儒學思想家,推動了儒學和學術思想的發展。思潮中涌現出在體現時代思潮本旨方面大致相同,而在其他一些方面有所不同(如具體的儒學、經學觀點不同、對訓詁考釋的見解不同)的各個流派。這些流派在相互爭鳴中又相互影響,由此促進了學術的繁榮和儒學的發展;各個儒學流派中又有一兩個杰出的思想家為其理論代表。思潮造就了思想家,孕育了學術流派;而流派和思想家又反過來影響了思潮,體現為思潮。各學術大家及其學派就是思潮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和主要流派。所以應結合中國儒學思想發展史、各時代思潮和當時的不同學術流派來研究具體的哲學家及其思想。在這方面,《儒藏》的《歷代學案》提供了很好的學術資料和著述,值得充分肯定。

              《儒藏》之《歷代學案》的整理編纂者舒大剛、郭齊、楊世文諸教授及金生楊先生等還對入選的諸種學案均作有“提要”一篇,分述學案作者的生平、著述之源流和內容之梗概。然后再對各學案正文進行“標點”處理,并對其中的錯誤進行必要的“校勘”,寫成《校記》,附于各卷之后。這對于讀者閱讀,提供了方便。需要指出的是,編纂者對各學案所寫的“提要”,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體現了編纂者較深的研究能力和較高的學術素養。這為以往出版的《宋元學案》、《明儒學案》和《兩漢三國學案》所不及,體現了《儒藏》之《歷代學案》的時代性和學術前沿性。

              《歷代學案》對各個學案的“提要”除敘述學案作者的生平、著述之源流和內容之梗概外,還對該學案的學術傾向、主要貢獻、特色,以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加以評述,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如指出《兩漢三國學案》重視對兩漢三國時期的經學流派及其傳承、演變的考察和辨析。又如在肯定《宋元學案》資料豐富和流派清晰的兩大特色后,亦指出由于黃宗羲僅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其他接續編修者均不具備黃宗羲那樣的學識和眼界,因而該書在思想水平上遠遜于《明儒學案》。

              編纂者在對《宋元學案補遺》所作的“提要”中,比較了《宋元學案》與《宋元學案補遺》之不同,指出《宋元學案補遺》所補內容,一是新增傳主,二是增補《學案》已有傳主的言行資料,三是補充標目?!堆a遺》所增大多是名不見經傳的士人,這就大大擴展了《宋元學案》的收錄范圍。就史料而言,如果說《宋元學案》取其“精”,則《宋元學案補遺》在乎“全”,這或許就是該書最大的特色和價值所在。

              《明儒學案》是中國首部體例完備、思想豐富的斷代學術史專著,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度宀亍肪幾胝呖陀^地指出《明儒學案》的主要貢獻和特色是:首次匯集明代主要思想家的有關資料,完整勾勒出一朝學術發展大勢,為研究明代學術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而完備的參考書。在全面性和系統性上,遠遠超越了前此的同類著作,從而成為中國第一部完備的學術思想史著作。該書立論比較客觀公允,表現了思想史家的寬廣胸懷。作者黃宗羲對有明一代學術源流十分熟悉,故能擷有明學術之精,成一代學史之規模。首先是入編思想家選擇精當,其次是著述節略精粹,其三是品裁精確。以上數端,即便是后來的同類著作,也少有能出其右者?!睹魅鍖W案》的編纂者在編纂工作中,對《明儒學案》的不同版本作了認真深入的考證,指出鄭本乃作者早年未定之稿,而賈本則是鄭本的修訂本,可視為作者晚年定本。僅將二本次序、案題、內容仔細比勘,就不難看出賈本在上述方面均優于鄭本。認為在現存諸本中,賈本實為最善。故在《儒藏》中的《明儒學案》,以賈本為準。這是《儒藏》之《明儒學案》在版本上超出以往所出版的《明儒學案》之處。

              編纂者對《清儒學案》所作的“提要”,也頗有見地。指出《清儒學案》雖精不及《宋元學案》、《明儒學案》,但全書體例嚴整,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少有門戶之見,基本能反映有清一代的學術史?!疤嵋笨陀^地評述了《清儒學案》的優點和不足。

              總之,四川大學編纂的《儒藏·史部·歷代學案》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它的出版,必將推動儒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和儒學文化的全面普及,值得向廣大讀者推薦。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