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當前位置:首頁 >專家庫 >學術專家 >黃開國

            黃開國:儒學中的“孝”

            2019-08-07 09:37:00  作者:黃開國  來源:孔學堂網

              孝是中華文化中的基本倫理道德,亦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貴陽孔學堂邀請四川師范大學政教學院特聘教授黃開國為大眾開講“儒學中的‘孝’”的講座。黃開國教授詳細闡述了儒學中“孝”的學說的發展及演變,并對孝理論中產生的孝道派和孝治派兩個學派進行了探討和總結。他認為孝道派與孝治派雖都以孝為核心,但二者是有重大區別的兩個學派。

              儒學中的“孝”分為孝道派和孝治派

              儒學中的“孝”具有“孝為人之本”的倫理內涵以及“忠孝合一”的政治內涵。倫理內涵發展了孝道學說,即孝道派。孝道派以曾子為始祖,但真正的代表人物是曾子的弟子樂正子春;政治內涵則發展了孝治學說,即孝治派。孝治派由孝道派后期發展演變而成,其代表思想為《孝經》。

              孝道派是儒家的“內圣”,孝治派是儒家的“外王”。

              孝道派講求孝在道德倫理中的根本地位,以探求子女對父母如何盡孝及其怎樣評判孝行為重點,孝治派講求以政治為軸心,將孝視為治理政治的手段或工具,把如何運用孝來致治作為主要的內容。但二者都是以孝立論,并不絕對對立,因此可謂儒家的內圣派與外王派。

              兩派的沖突特別表現在孝與忠、從父之孝與從義的關系上。

              孝道派的忠是孝的品格規定,是講孝的真實不欺;孝治派的忠是人臣對君主的忠孝,是一個政治概念,而孝只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而當父母的行為與道義發生矛盾時,孝道派認為“孝”是凌駕于其他道德之上,考慮對孝的維護,以從孝為第一位,因此主張從父不從義。孝治派則以治為至高無上的根本,考慮的是從政治的義,以從義為第一位,因此主張從義不從父。

              弘揚孝道要抓住“孝”正面積極的內涵:中國孝道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儒家學說發展的孝道派思想和孝治派思想,對中國孝道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這其中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今人弘揚孝道,要避免走向禁錮個性發展的愚孝,積極發揚其提升個人品德修養和延續敬老愛老傳統的一面。 

            編輯:趙珂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魯ICP備15031955號 Copyright © 2001-2010 www.xjhjd.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主辦: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