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余建平:安大簡《仲尼曰》與《論語》的形成

            《論語》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影響最大的經典之一。關于它的成書,《漢書·藝文志》載:“《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

            日期:2024-05-08

            楊玲:訓詁與《詩經》文本闡釋 ——以《周南·卷耳》為例

            日期:2024-01-22

            程水金 張俊華:從中國古代工匠文化傳統驗證莊子“以天合天”的設計思想——兼論《周禮·考工記》“鐻 ”的形制與功能

            日期:2023-11-10

            梁濤 韓述:《論語》臧武仲“要君”辨疑

            日期:2023-11-09

            楊朝明:《孔子家語》與中華文明研究新視野

            按照西漢孔安國的說法,《孔子家語》與《論語》時代、性質相同,這與我們的研究結論完全一致?!犊鬃蛹艺Z》近57000字,數倍于《論語》,內容之豐富、價值之重要超乎很多人的想象。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十分珍貴的典...

            日期:2023-11-03

            王化平:民本與人性:“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解

            日期:2023-11-02

            彭林:《周禮》《儀禮》《禮記》與儒家的人文關懷

            在人類文明早期階段產生的各政權無不以暴力為核心要素,中原地區的夏、商二朝亦然。武王克商后,中國政治文化率先跳出“以暴易暴”的窠臼,首開以德治國的新局,并從制度、儀式、思想領域推行文化建設,史稱“周...

            日期:2023-06-08

            何益鑫:《大學》首句與周文政治理想

            日期:2023-06-07

            從因循之路到懷疑之途:漢至明學者關于孔子與《尚書》關系之論述

            孔子與《尚書》的關系是《尚書》學史上的一大問題,前輩學者對此問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孔子是否刪減或者編次《尚書》以及為《尚書》作序上。這種討論延續了兩千余年,至今未有定論。

            日期:2016-11-29

            《師·彖》“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解

             對《周易·師·彖》“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的解釋,歷來眾說紛紜。此句之關鍵在一“毒”字。王弼注云:“毒猶役也?!笨追f達疏曰:“‘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占又何咎矣’者,毒猶役也,若用此諸德使役天下之眾...

            日期:2016-11-29

            《論語》譯注辨析二則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边@是《論語·為政》中的一句話。其中,‘攻乎異端,斯害也已”雖然只有八個字,但語義分歧較大,后人解說紛紜、莫衷一是。歸結起來,分歧集中在對“攻’、“異端”、“斯‘害”...

            日期:2016-11-29

            《論語》“聞一知十”章再詮

            作為對顏子品行的贊美,子貢所說的“聞一知十”經常被人提及。《論語·公冶長》中,孔子問子貢與顏子“孰愈”,子貢謙虛地回答“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p>

            日期:2016-11-29

            《魯詩》、《毛詩》篇次異同原因考辨

            古人非常重視《詩經》篇次的問題,認為詩篇的排列順序蘊含著深意,因而解說《詩經》時往往從詩篇的排列順序方面申發,對《毛詩》的篇次問題也時有涉及,不過所論多出于推測,沒有堅實的依據。

            日期:2016-11-29

            身心與本體:《論語》作為儒經樂教論的格義考察

            禮為地之則,樂為天之和??鬃邮菑囊魳返牡滦员倔w立場來決定其審美價值取向的,樂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一切的音樂并非只為耳目之享受,皆在于德性之養護與人格之提升。

            日期:2016-11-24
            八戒八戒神马_好男人手机在线_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_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form id="917h7"></form>

                <form id="917h7"><nobr id="917h7"><nobr id="917h7"></nobr></nobr></form>

                    <address id="917h7"></address><address id="917h7"><nobr id="917h7"></nobr></address>

                      <address id="917h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