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作為周朝重要諸侯國的魯國,疆域主要在今日山東的魯南、魯中地區,是最高統治者的姬姓“宗邦”,也是周禮的忠實踐行者。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孔子,“少好禮”,一生致力于推廣“禮”“仁”“德”,...
甲骨文中的“齊”字如三枚箭鏃,又像麥禾吐穗,引發了人們對齊人和齊地的諸多聯想,這個古文字的起源也許無從確認,但據史書記載,八百年間,齊國從“少五谷而人民寡”的貧弱小國,通過“因其俗,簡其禮”“通商...
龍山文化,因城子崖遺址所在地山東濟南章丘龍山鎮而得名,年代距今約4500到3900年,是一支以黑陶為典型特征的史前文化。城子崖遺址博物館陳列著考古出土的各種黑陶食器,有十幾種之多,足見龍山先民對精致生活的...
齊魯大地是對今天山東地區的別稱,因周朝在此建立了齊國和魯國而得名。經考古發現,早在60萬年前,今天的山東大地上就有古人類活動生活,繁衍生息。從齊魯先民漁獵農耕,到歷代帝王祭天封禪,這里人杰地靈,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的以來,山東持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鞏固壯大社會主流價值,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碑斎珗鳊R誦《阿房宮賦》的聲浪響起,你會發現,他的課堂有些不同:授課不看講稿也沒有PPT,但詩詞歌賦、國學典籍卻是信手拈來。他就是中...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2025年6月14日是全國第20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截至2024年12月15日,中國世界遺產總數為59處,包括40項世界文化遺產、15項世界自然遺產、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59項世界遺產,恰似大地捧出的59篇華章,...
山東世界級自然文化遺產知多少?截至今日,山東已擁有泰山、曲阜“三孔”、齊長城、大運河(山東段)、 黃河口候鳥棲息地五處世界遺產,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6月14日是2025...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主題宣傳片:“讓文物煥發新活力 綻放新光彩”。
6月14日,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公布了2025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精品項目、優秀項目和入圍項目名單。紀錄片《瓷海瀛洲》等10項作品獲評精品項目,《藏品里的法治故事》系列短...
文明對話國際日:走出“舒適圈”這件事,孔子思想領先我們兩千年
2024年春天,阿聯酋“百校項目”示范校哈姆丹學校和亞斯學校40名中小學生代表分別用中文致信習近平主席,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向往和熱愛。 在精心制作的信箋里,艾哈邁德·穆罕默德(中文名:小虎)把自己的心愿也寫進...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學與中國路橋公司啟動了聯合培養肯尼亞本科生項目,剛剛高中畢業的林奈從報紙上得知了這一消息。2017年,林奈來到北京交通大學開始了為期四年的學習,攻讀工程管理專業。 同樣是在2017年,蒙內...
中華文明歷經5000多年歷史變遷,始終一脈相承,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 兩年前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自己多年來對中華文明的歷史意義、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的深邃思考娓娓道來。 “在...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 從西周何尊上的“宅茲中國”,到云夢簡牘中的家國情懷,從秦朝的“車同軌、書同文”,到漢唐氣象、宋元風韻、明清華彩……溯源上下五千年,凡是過往,注定在這片古老的土...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強調,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山東深耕人文沃土 ,守正創新,繪就山東文化強省建設新畫卷。
5月29日,端午臨近,荊州古城賓陽樓景區內,“楚韻千年 粽情荊州”主題活動精彩上演。百名學子身著傳統服飾,齊聲誦讀《離騷》《九歌》等楚辭經典?,F場設置荊楚雅韻文化秀、“楚地家書”臨時郵局、楚地飲食文化...
敦煌,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千年繁華,孕育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莫高窟。2019年8月,習近平來到敦煌莫高窟考察調研,同有關專家學者面對面座談,“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
一起感受《鏢人》的刀劍美學!
香云紗是“會唱歌的絲綢”
現存最早帶歌詞的琴譜
為何蘇州絲綢檔案能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為何古人認為立夏三候與陰陽轉換有關?
為何蠶絲制作的五星紅旗能登上月球?
王陽明在務農勞作中洞見天地
唐代仕女俑用vlog分享1000多年前的生活
什么是“僑批銀信”?
請欣賞苗族鼓舞武術鼓非遺傳承人阿朵的精彩表演!
秦腔樂隊里竟然還有大提琴?
千年古曲《廣陵散》從絕響到“重生”
甲骨文具備了哪些造字方法?
回家了!子彈庫帛書(二、三卷)結束在美國79年漂泊
古人怎么制定二十四節氣的時間點?
古人寫字用的“板”、“牘”和“簡”有何不同?
5000多年前的建筑工藝現在仍在使用
2000多年前的紡織工藝就像編程
131年前中舉的他們經歷了怎樣的考公路?
25秒看文物上的龍是如何演變的?
《四庫全書》為什么也被稱為“閣書”?
《哪吒之魔童鬧海》將在俄羅斯上映
《落凡塵》展現中國星宿文化,出海實績突出
《華陰老腔一聲喊》氣勢豪邁
《虢國夫人游春圖》是如何展現春天的?
“東漢說唱俑”真的“說唱”了!
一條視頻看懂古人造字的含金量
原來宋代就有這么多油炸美食
這幅畫封存了宋人心中的一個春日
竹竿舞原來的名字叫“打柴舞”
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全球觀和世界觀,具有深厚的家國治理和同舟共濟、共同發展的思想。中華文明文化中“以和為貴”“天下一家”“天下大同”“天下為公”思想體現出世界意義上的人文...